转自:贵州日报
新安装的路灯照亮了柏香湾组的夜晚。
夜幕初垂,息烽县九庄镇柏茂村82盏新路灯一一亮起,在群山环抱的村落夜色中织就温暖光网。
“现在串门可比从前敞亮多喽!”80岁的李忠华大爷轻抚着灯柱,满面笑意,从前攥着手电筒都怕摔跤,如今解放军给安了这些“夜明珠”,现在夜路走起来心里亮堂堂。
近日,随着贵阳警备区援建的“光明工程”通过验收,柏茂村柏香湾组65户167名村民彻底告别了“摸黑出行”的历史。这束照进山乡的“国防之光”,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照亮了柏香湾组的夜晚,为全组村民的夜间出行撑起了“安全伞”。
这项凝聚军民深情的惠民工程,源自贵阳警备区党委班子的深度调研。
曾经,由于缺乏路灯照明,柏香湾组的村民们夜间出行只能在黑暗中摸索,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安全隐患大。2024年贵阳警备区领导在走访调研帮扶村时,发现村民夜间出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当即成立专项工作组,统筹规划线路布局、研究路灯安装方案和资金拨付等事宜。今年春天,82盏崭新的路灯依次亮起,明亮的路灯照亮了村民夜晚归家的“最后一公里”,点亮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光”,更在村民心中铺就了一条与警备区紧密相连的“连心路”。
自开展定点帮扶以来,贵阳警备区以“基建筑基、产业造血”的双轮驱动模式,为柏茂村注入强劲发展动能。先后累计完成村委会办公楼新建、3公里村道硬化修复、文化广场及农家书屋建设等基础设施工程,同步建成标准化养殖场,配套安装路灯及现代化办公设备,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和办公条件。同时,贵阳警备区还协助该村制定村级发展规划,重点培育林下经济、特色养殖等产业矩阵,提升产业“造血”功能,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实现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双提升。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解放军!”柏茂村党支部书记周洪伟激动地说,没有贵阳警备区的帮扶,柏茂村的变化不会这么快。
近年来,贵阳警备区充分发挥军地协调枢纽作用,联合驻筑部队构建“1+N”帮扶体系,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基础援建、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累计投入资金超300万元,为6个帮扶村实施基建升级,为10所共建学校更新教学设施;与16个村党组织建立“军地党建共同体”,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协调925医院组建“迷彩医疗队”,开展巡诊义诊百余次,惠及群众2.2万人次,形成“组织共建、产业共兴、健康共护”的全方位帮扶格局。
站在新起点,贵阳警备区领导表示,将聚焦“立体帮扶再升级、军民融合再深化”目标,深挖国防资源潜能赋能乡村振兴,通过联建共治架起军民连心桥,持续为乡村发展注入“迷彩”力量。
夜幕下的柏茂村,军民共建文化广场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路灯照耀下的“连心路”蜿蜒伸向远方,映照着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王金鑫 刘旭阳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衣琼 文/图
(《“光明工程”照亮村民出行路》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