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施翔)城东区瞄准打造“幸福之城”目标,聚焦做好“民生”文章,以全面构建区域化大党建工作体系为依托,借助“东城·共富工坊”等品牌优势,着力构建对象全覆盖、政策用到位、服务送上门的社会救助工作格局,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高位推进,抓稳兜底救助“一盘棋”。落实责任,强化工作保障。着力构建区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大救助”工作体系,确保社会救助工作“一体化运行、多层次推进”。统一标准,明确工作标尺。优化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救助服务网络,推动基层社会救助工作规范运行。保障资金,充实救助财力。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持续兜牢兜好兜稳民生底线。
强化监测,深耕基本生活救助“责任田”。精心排查摸底。新增各类救助保障对象4380人,临时救助困难家庭4420户9923人,保障人口占常住人口的1.13%。精细落实政策。及时对600余名困难群众进行核增,对1100余户困难群众保障金额进行调整,对162户247人给予渐退期,让政策落实有速度更有精度。精准比对信息。及时将300余户400余人纳入相应保障范围,做到入户排查更精准、信息收集全覆盖、发现问题及时报、救助帮扶更有力。
优化服务,畅通救助群众“快车道”。强化集中整治成效。大力整治社会救助“人情保”“关系保”问题,提升政策落实透明度。提升特殊案例研判能力。进一步发挥议事协调机制作用,实现困难群众随时发现、及时救助、个案会商的良性运转。提高救助便民服务速度。稳步推进“主动发现+快速响应”机制落实,提升政策知晓率;加大镇(街道)临时救助,提升急难应对能力。
开拓创新,探索救助服务“新方向”。拓宽救助服务“路径”。开展“青情汇救·大爱城东”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安排区级预算资金103万元,深化延伸救助服务成效,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公开招标。二是提升联动服务“合力”。全面提升部门协作合力,及时为保障对象发放廉租房补贴、大学生资助、取暖补助、一次性生活补贴等1400余万元。扩充多维服务“容量”。借助“东城·共富工坊”“零工e站”等就业平台,促进700余名低收入群体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