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华夏时评:拓展多元化市场,破解外贸增长之局

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发展经济底子好的条件下,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步落地,终于夯实了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基本盘。

2025年的1—2月份,经济数据呈现“开门红”,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731亿元,同比增长4.0%;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2619亿元,同比增长4.1%。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主要经济数据指标中,以上数据都是飘红,但是,货物进出口呈现只是“基本平稳”,实际上,从数据上来看,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65364亿元,同比下降了1.2%。

其中,出口38812亿元,增长3.4%;进口26551亿元,下降7.3%。亮点是,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0%,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6.4%,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5.4%,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0%。

面对“开门红”的数据,更大的信心有了,但应对未来的困难,仍然不能掉以轻心。1—2月经济回升向好的主要动力,还是来自宏观政策持续加码,相信政策的延续会继续带来经济内需的增长,但是外部冲击尤其是对外贸的不确定性影响,还是让人心存担忧。

外部“关税冲击”似乎才刚刚开始,如何才能破局外贸增长之局?答案还在“持续深化市场开放”之中。

就如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经济体量大,向前发展就需要更大的推动力,“要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一视同仁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破局外贸增长之局的主力,还是民营企业,而破解之道,还得是继续扩大开放。

在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2024年来之不易的成绩时,指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包括积极拓展外贸新增长点;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加大单边开放力度,对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产品全面给予零关税待遇;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过境免签境内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效显著,一批重大工程、民生项目稳步实施等等。

2025年扩大开放要怎么办?还是上面的这些办法,但是,可以开放得更深更广一步。

3月18日至20日,李强总理在福建调研,强调要直面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优势。在主持召开外贸企业座谈会,听取8家企业负责人发言后,李强总理的要求是,“要大力开拓多元化市场,积极创新贸易渠道方式,着力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同时,李强还指出,各级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努力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

传统的出口市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重重困难,但是中国外贸企业还可以把眼光放到更广阔的全球南方市场,实际上,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集合体,全球南方占世界经济比重已经超过了40%,在全球发展中作用日益凸显。

拓展多元化市场,是应对风险的“缓冲器”,也是挖掘增长潜力的“新蓝海”,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磨刀石”,还可以是促进内外贸一体化的“加速器”。政府可以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企业要提升自身走进新市场的能力。

民营企业家要有“爱拼才会赢”的精气神,大力开拓多元化市场,积极创新贸易渠道,新路子、新办法,这就是破局外贸增长之局的最佳方案。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华夏时评:拓展多元化市场,破解外贸增长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