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医药报
安眠药是神经内科的常用药物,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来发挥镇静催眠作用,用于治疗失眠以及改善睡眠质量,属于处方药。患者应遵医嘱使用安眠药,注意药物的适应证、剂量、使用时间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安眠药对于长期失眠、抑郁、神经衰弱的患者来说非常重要,但如果长期使用或滥用安眠药,则可能对身体造成诸多伤害,容易形成依赖或成瘾,还可能造成记忆力和智力减退、呼吸抑制、睡眠质量下降,出现生理、情绪和行为上的改变等。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些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即使服用小剂量安眠药也可能引发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传统的苯二氮卓类安眠药如地西泮(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等,在用药后第二天晨起时常常会出现宿醉现象,表现为嗜睡、乏力和注意力不集中。除苯二氮卓类安眠药外,还有一些安眠药可以选择性作用于相关受体,不仅疗效好,还能避免苯二氮卓类安眠药的不良反应,常用药物有以下三种:
1.佐匹克隆:患者服用后入睡快、睡眠时间长,醒后舒适,同时还有抗焦虑和抗惊厥的作用。
2.唑吡坦:能减少夜间觉醒次数,调节深睡眠时间到生理水平。
3.扎来普隆:几乎没有宿醉现象,停药后戒断反应和反跳性失眠均较少。虽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这些安眠药长期使用均可能产生依赖性,建议不要长期使用。
救助过量服药者时,施救者应帮助其催吐或者抠出口腔中可能残留的药物,并立即送医院进行洗胃等治疗。如因过量服用催眠药引起呼吸暂停等,需立即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