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英伟达GTC大会点评|国君热点研究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海外科技】GTC2025,迈向Agentic AI新时代

事件:英伟达于2025年3月17日至21日在美国加州圣何塞举办年度开发者大会“GTC”,CEO黄仁勋发表主旨演讲,主要聚焦在Blackwell Ultra芯片、Vera Rubin芯片以及Physical AI与Agentic AI的技术前沿。

Blackwell Ultra 性能提升1.5倍,2025年下半年实现量产。英伟达Blackwell Ultra将于2025年下半年正式推出,其基于Blackwell芯片,搭载高达288GB的HBM3e记忆体,并辅以增强FP4性能,可实现1.5倍的FP4推理性能。相较于Hopper架构,Blackwell Ultra以其吞吐量、运算性能的提升,能够为数据中心创造50倍的收入机会。同时,英伟达推出含72颗Blackwell Ultra GPU和36颗Grace CPU的Blackwell Ultra NVL72机柜,显存达到20TB,总带宽576TB/s,号称“为AI推理时代”专门定制。

下一代超级芯片Vera Rubin重磅亮相,将于2026年下半年开始出货接替Blackwell Ultra芯片。英伟达表示,Vera CPU的内存是Grace的4.2倍,内存带宽是Grace的2.4倍,并且配有88个CPU内核,整体性能将是Grace的2倍。Rubin GPU则配有288GB的HBM4,由2个GPU组成。Vera Rubin平台还将搭载新一代NVLink 6交换机,提供高达260TB/s的NVLink频宽,以及高达28.8TB/s的CX9网卡,达到前一代性能的3.3倍。英伟达还官宣了Vera Rubin之后的一代芯片,名为Vera Rubin Ultra,将于2027年下半年上市,性能可达Hopper的900倍。此外,英伟达官宣了下下一代AI芯片架构命名Feynman,并展示了长期技术战略:Blackwell(2024年)- > Blackwell Ultra(2025年)- > Vera Rubin(2026年)- > Rubin Ultra(2027年)- > Feynman(2028年)。

携CPO系统更新,NIVIDIA Photonics赋能下代AI计算。英伟达一次性推出三款交换机产品:Quantum 3450-LD(配有144个800GB/s端口,背板带宽115TB/s)、Spectrum SN6810(配有128个800GB/s端口,背板带宽102.4TB/s)、Spectrum SN6800(配有512个800GB/s端口,背板带宽409.6TB/s)。上述产品统一归类到“NVIDIA Photonics”,为一个基于CPO合作伙伴生态共创研发的平台。英伟达表示,整合光模块的Photonics交换机相比传统交换机,性能提升3.5倍,部署效率也可以提升1.3倍,以及10倍以上的扩展弹性。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与政策监管风险;技术迭代不及预期风险;下游AI应用需求放缓风险。

【机械】英伟达GTC 2025召开,机器人技术全链条革新

投资建议:英伟达召开GTC 2025 大会,发布GROOT N1开源模型大幅提升训练效率,Blackwell 架构性能大幅跃迁,升级机器人智能化物理基础,同时机器人生态合作网络跨界协同,有望进一步推动人形机器人大规模量产落地。

GROOT N1类人认知机制大幅提升训练效率,开源生态重构产业协作模式。英伟达发布的NVIDIA Isaac GROOT N1 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创新采用双系统架构,系统1快反应,系统2慢思考,使机器人能够通过虚拟环境(Omniverse)进行高效训练,同时GROOT N1采用开源策略,类似机器人领域的“安卓系统”,通过开源特性降低开发门槛,吸引全球开发者共建生态。此外发布与 Google DeepMind、迪士尼研究联合开发的 Newton 物理引擎,通过高精度仿真将训练效率大幅提升。英伟达的"算法开源+工具赋能",正在重塑机器人开发新范式。

Blackwell 架构性能大幅跃迁,重塑机器人的“全栈基础设施”。Blackwell 架构对比上一代 Hopper 架构,在推理性能上实现了惊人的 40 倍提升,部分场景甚至高达 900 倍,核心目标是构建 “AI 工厂”。这一性能提升使机器人多模态模型的实时推理成为可能,搭载 Blackwell 的机器人可同时处理视觉识别、路径规划、力控反馈等多维度数据流,将决策延迟压缩至毫秒级。Blackwell 带来的不仅是硬件性能跃升,更通过 Isaac 机器人平台构建起软硬一体的生态闭环,支持超大规模人形机器人训练与部署。

构建机器人生态合作网络,规模化量产加速。英伟达正在建设包括机器人在内的三大AI基础设施,物理AI将赋能各类机器人,应用于各行各业。目前英伟达已与全球14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建立合作,包括波士顿动力、Agility Robotics、Figure以及中国的小鹏、宇树科技等。例如迪士尼与英伟达合作的机器人 Blue,凭借自然行走姿态与语音交互能力,展示了娱乐机器人商业化的可能;波士顿动力 Atlas 机器人通过虚拟训练场将复杂地形适应时间大幅压缩;富士康在一个虚拟的英伟达Blackwell生产工厂中测试异构机器人。英伟达通过技术开源、跨界协同、场景渗透,进一步推动了机器人行业标准化与规模化生产。

风险提示:1)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2)产业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文章来源 

《英伟达GTC 2025召开,机器人技术全链条革新》2025.3.20

 肖群稀S0880522120001

 张越S0880522090004

《GTC2025,迈向Agentic AI新时代》2025.03.19

 秦和平 S0880523110003

更多国君研究和服务

亦可联系对口销售获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英伟达GTC大会点评|国君热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