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宁波网
近年来,以“代理退保”“贷款反催收”为典型的金融“代理维权”活动猖獗,不法分子怂恿或诱导消费者委托其办理保险退保、逃废金融债务等事宜,通过编造不实证据,煽动消费者缠诉缠访、过度维权,从中谋取不当得利,形成披着“维权”外衣的黑色产业,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不法分子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维权”时,常常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涉及个人隐私的敏感信息,可能导致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资金受损、失去保险保障,甚至遭受诈骗风险。
“代理退保”存在哪些风险?
1.失去正常保险保障风险
受蒙骗退保的正常保险合同,消费者不仅丧失了风险保障,未来再次投保时,由于年龄、健康状况的变化,可能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以及甚至被拒保的风险。
2.资金受损或遭受诈骗风险
“代理退保”机构或个人诱导消费者“退旧投新”,购买所谓“高收益”产品以赚取佣金;甚至截留侵占消费者退保资金,诱导消费者参与非法集资,一旦落入骗局,消费者资金损失难以挽回。
3.个人信息泄露或被恶意利用风险
“代理退保”机构或个人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个人信息存在违法泄露风险。部分“代理退保”机构或个人还从事信用卡套现、小额贷款业务,消费者面临个人信息被恶意利用的风险。
4.信用受损风险
“代理退保”机构或个人在代理投诉全额退费时可能造成消费者贷款逾期、保费断交等合同违约,从而形成征信不良记录或是被列入“黑名单”,进而对消费者未来的贷款、出行、就业和任职等产生不良影响。
5.法律风险
“代理退保”机构或个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教唆、指使、诱导一些法律意识淡薄的消费者编造理由、伪造证据、提供虚假信息进行投诉或诬告,消费者可能因此参与非法行为,甚至构成欺诈,严重干扰社会经济生活秩序,使这些消费者面临较大的被诉讼或行政处罚的法律风险。
代理退保案例
2023年,客户黄某向湖北某保险公司反映其接到业务员徐某的电话,对方自称是保险公司业务员,在电话中向他推荐养老保险,在其游说下,黄某把之前的保险退保,前后共计给了徐某5万元现金投保新单。后期发现新单上只有8190元,黄某打电话询问徐某,但徐某总以各种借口推脱,黄某无奈,只好找保险公司反映此事。得知情况后,保险公司第一时间核实信息,迅速协助黄某报警处理,在保险公司全力协助下,警方最终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徐某。
宁波人保财险温馨提示:
1.要了解保险的功用,谨慎办理退保
保险产品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消费者要根据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购买适合自己的产品;同时通过正规渠道充分了解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保障功能、除外责任、退保等重要产品信息。消费者有退保需求时,应审慎评估自身风险保障需求,避免失去保险保障。
2.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
消费者若对购买的保险产品有疑问、需要办理退保业务等,均可通过保险公司的客户服务热线等正规渠道进行免费的咨询反馈。经沟通无法达成一致的,消费者可以申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其它途径解决。消费者务必通过合法渠道、理性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要轻信“代理退保”的虚假承诺,要慎重对待所谓“退旧保新”、“高收益”产品等宣传。
3.注意保护个人重要信息
消费者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敏感金融信息,切勿将银行卡、身份证、保险合同等重要单证轻易转交他人,以免被恶意利用或非法泄露,给信息安全埋下隐患。如果发现受到不法侵害,应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