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法制报
本报讯 (单亚新)“谢谢您,刘法官,虽然我赔偿了16万元,但法院调解让这其中的误会和怨气烟消云散了,我心里舒坦。”近日,当事人将一面鲜红的锦旗送到兴隆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刘淇手中,激动地表达着感激之情。
原告李某在被告王某处工作时骨折受伤,后因赔偿问题双方僵持不下,时间长达3年之久。原、被告双方拒绝沟通,并将对方微信拉黑,双方矛盾不断激化,致使赔偿问题迟迟不能得到解决。近日,原告李某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支付赔偿款。
刘淇了解案件后,先通过电话与原、被告单独联系。沟通初始,原、被告情绪激动,分别在电话中指责对方,调解进入僵持阶段。
刘淇认真梳理案件,发现调解突破点,联系了双方当事人均熟悉的朋友从中建立沟通,进一步化解误会,原、被告最终同意当面进行调解。
在面对面的沟通中,刘淇通过释法明理,成功让原、被告双方解开心结、握手言和。原、被告当天签署了调解书,被告当天结清原告16万余元的工伤赔偿款,纠纷得以圆满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