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国际研究探讨热带人工林的温室气体排放机制

  Hehson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包括资讯、报告、培训、咨询等在内的14项ESG服务,助力上市公司传播ESG理念,提升ESG可持续发展表现。点击查看【ESG评级中心服务手册

2月17日,《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题为《热带泥炭地人工林地下水体和排水水体中甲烷与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排放途径》(Methane and Carbon Dioxide Production and Emission Pathways in the Belowground and Draining Water Bodies of a Tropical Peatland Plantation Forest)的文章,通过研究热带泥炭地转变为人工林后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二氧化碳(CO₂)与甲烷(CH₄)的浓度,强调了热带泥炭上的人工林是碳生产、转化和排放的重要热点地区。

泥炭地在其深层潮湿的土壤中储存了大量的碳,但将泥炭地转化为其他土地用途会导致大量的碳排放到大气中,加剧全球变暖。在东南亚,大片热带泥炭地已被改造成人工林,而关于改造后的系统中碳生产与排放的数据仍然有限。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英国生态与水文中心(UK Center for Ecology &Hydrology)、印度尼西亚茂物农业大学(IPB University)等机构的科研人员,测量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试验人工林的水与土壤中CO₂与CH₄的浓度、稳定同位素比率和放射性碳含量,以研究热带泥炭地转化为人工林后的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研究发现:①人工林的孔隙水和排水网络中存在异常高浓度的DOC、CO₂和CH₄,表明厚荚相思人工林是碳热点区。②稳定同位素模型显示,人工林中产生的CH₄与CO₂的浓度成正比。③放射性碳分析表明,泥炭地碳库的年龄为距今约470年。该研究揭示了土地利用、地下水位和碳动态之间的联系,对人工林泥炭地的碳管理具有启示意义。

(全球变化研究信息中心)

(转自:全球变化研究信息中心)

  Hehson财经ESG评级中心简介

  Hehson财经ESG评级中心是业内首个中文ESG专业资讯和评级聚合平台,致力于宣传和推广可持续发展,责任投资,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价值理念,传播ESG的企业实践行动和榜样力量,推动中国ESG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ESG评估标准的建立和企业评级的提升。

  依托ESG评级中心,Hehson财经发布多只ESG创新指数,为关注企业ESG表现的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同时,Hehson财经成立中国ESG领导者组织论坛,携手中国ESG领导企业和合作伙伴,通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推动建立适合中国时代特征的ESG评价标准体系,促进中国资产管理行业ESG投资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国际研究探讨热带人工林的温室气体排放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