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别减衣,今天短时小雨,“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医生给出一个时间点

转自:上观新闻

相比昨天,

今天白天雨势减弱,

云系依然较多,

有些短时小雨。

另外,

今天早晨沿江沿海地区仍然有雾,

雨雾天气注意道路交通安全。

受冷空气扩散影响,

东北风加大至4—5级,

气温有所下滑,

全天在9—12℃,

日平均气温在10℃左右,

有可能影响这一波的入春进程。

未来天气趋势

周五白天降水较弱,夜间雨势再度明显起来,周六一整天阴雨相伴,周日白天云多雨弱,对出行影响不大。

周日夜间天空状况转好,下周上海都将以多云天气为主,适合出行、洗晒等活动安排。

本周气温总体保持在7~14℃之间。下周随着天空打开,昼夜温差拉大,最低气温在5℃左右,早晚冷,注意添衣;最高气温逐日走高,可从周初的11℃升至周中后期的17℃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医学研究指出,春季,尤其是3~5月,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高发期。

为什么建议你“春捂”

低温环境下,人体会通过收缩外周血管来减少热量散失,致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荷;寒冷还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

春季气温起伏属于正常现象,但这可激活人体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管痉挛、血压剧烈波动,增加心绞痛、急性心梗及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再加上春季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发,心血管病患者一旦患病,可发生炎症反应,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临床观察显示,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老年人、有冠心病或脑卒中病史者,受血管弹性下降、基础疾病影响,对温度变化的耐受能力差,更需重视“春捂”。

心血管不好,捂到清明前后

“春捂”应持续至气温稳定在15℃以上,且昼夜温差小于8℃时。

也就是说,大家最好视气温捂到清明前后,心血管病患者尤其要注意。

如果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下,或日夜温差大于8℃,最好不要脱棉衣;中午气温在10℃以上时,可以适当减衣。

“春捂”要有度,主要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

如果捂时不觉得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即便气温稍高于15℃,也不必急着脱衣服。

如果觉得捂了身体出汗,则要早点换装,不然捂出了汗,被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

“春捂”,并不是简单的多穿

“春捂”并非盲目多穿衣物,而是通过合理调节体温,减少寒冷刺激对心血管系统的冲击。

学习“洋葱式”穿衣法

详见:“今天20℃!”一文后半段介绍

捂对部位是关键

需注意,重点保护颈部、头部、腹部及下肢。

下肢循环障碍患者需穿着厚袜或护膝,避免“寒从脚起”,比如糖尿病患者下肢循环较差,忽视足部保暖易加重末梢神经病变。

头部散热占全身30%,佩戴薄帽可减少热量流失;腹部保暖有助维持内脏血流稳定,能有效保护胃、脾、肠。

颈部受凉易诱发颈动脉痉挛,比如颈动脉狭窄患者颈部受凉,可能因血管痉挛而诱发脑缺血。

编辑:叶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别减衣,今天短时小雨,“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医生给出一个时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