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文礼)3月9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会上,民政部部长陆治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就民政、就业和社会保障、住房、卫生健康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释放一系列保民生、惠民生的好政策,唱响民生“好声音”。
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发展。陆治原表示,今年将逐步扩大民生保障政策覆盖面,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增加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的养老服务供给。推动服务手段从传统服务方式向数智化、标准化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运用,深化民政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构建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形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大力发展助餐、助医、助洁、助急等上门服务,让老年人享有更好的“家门口”养老服务。推动养老服务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发展的供给格局。
推动就业扩容增量,加强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王晓萍说,今年将打好政策“组合拳”,全力稳定就业总量、扩大就业增量、提高就业质量,围绕先进制造业、消费新热点等领域行业,加大就业岗位释放力度;组织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等。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从今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补贴职业技能培训1000万人次以上。支持企业和培训机构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落实“新八级工”制度,鼓励劳动者提升技能。推行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落实好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要求,研究完善参保缴费办法,将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企业职工社保制度,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由7个增加到17个,并逐步在全国推动实施。
推进老房子改造和“好房子”建设。倪虹表示,将实施一批惠民生、促发展、防风险的更新项目。大力推进完整社区建设,重点是聚焦“一老一小”,完善无障碍适老化配套设施,增补托育服务设施、儿童活动场地。更新一批老工业区、旧厂房,改造一批老旧街区,打造精品街道、城市客厅。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继续打好“保交房”攻坚战,改革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性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加强慢性病管理,实施医疗强基工程。雷海潮表示,将持续为体重管理、慢性病防控创造积极有利条件,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进一步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90%以上的县域达到紧密型标准,到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今年“五一”假期前,推动全国所有省区市统一使用12356热线来提供精神卫生方面的服务,进一步加强儿科和精神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