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打基础 强能力 壮体系——代表委员谈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原标题:打基础 强能力 壮体系——代表委员谈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本报记者 洪敬谱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民建安徽省委会主委李霞委员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越来越重视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陆续出台多个相关政策,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由于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数字技术基础薄弱、企业转型能力不足、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

针对数字技术基础薄弱的问题,李霞建议:“尽快攻克技术瓶颈,加快核心器件、智能硬件、工业软件、工业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从服务层面来说,李霞认为,需要完善数据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全国性的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从而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仪表车间主任陈大伟代表也在关注企业数字化转型。

“我认为,可以制定专门的数字化转型政策,为传统制造业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研发和应用数字化技术等工作。”陈大伟说。

陈大伟还建议,在数字化人才培养方面,应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投入,提高传统制造业工人的数字化技能。此外,相关部门还可加强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培养一批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数字化人才。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各地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成效显著。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四川省省长施小琳代表介绍,2024年,四川省落实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880亿元。在安徽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安徽省省长王清宪代表说,安徽已经连续3年实施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行动。截至2024年底,安徽共有2.34万家规上制造业企业启动数字化改造。(洪敬谱)

原标题:打基础 强能力 壮体系——代表委员谈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来源:科技日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打基础 强能力 壮体系——代表委员谈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