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试验场 ■为城市产业发展释放新机遇
首批48个国资国企创新场景清单发布
“西岭雪山滑雪无人机”“基于AI模型的锦江夜游智能导游”“车站智能客服机器人”“公交刷掌乘车应用”……为让新产品、新技术更好地落地应用,成都聚焦产业、行业、用户等维度深挖场景需求,不断探索创新应用场景。
3月11日,以“创新驱动·场景赋能”为主题,成都国资国企专场场景创新需求清单发布会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举行,所发布的国资国企首批创新场景清单共48个,聚焦“新技术、新产品”的首试首用,涵盖人工智能、文旅消费、城市治理、金融服务等多个热门领域,为成都未来的城市产业发展释放新机遇。
场景释放让技术“活起来”
作为成都第二场国资国企场景创新发布会,通过“场景示范+持续开放”模式,从“小切口”带动“大场景”,贴近产业发展具体需求,发布国资国企首批创新场景清单共48个。
“公司本次发布了4个类别的创新场景,包括酒店智能服务、非急救转运智慧平台、环城生态区农业智能管理解决方案等。”兴城集团投资发展部部长王薇表示,集团希望借助高新技术企业的力量,为城市运营、建设开发及康养服务作出更多贡献。
“我们发布的创新场景之一的地下综合管廊机器人巡检,是围绕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以及智慧蓉城建设,发挥地下管廊作为城市生命线管理优势而打造的。”成都城投数智集团副总经理袁野介绍,当前,地下综合管廊传统人工维护面临地下环境相对恶劣、效率较低等问题。下一步,集团希望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及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科技型企业深度对接,进一步挖掘相关场景,推动产业升级。
“希望借助科技创新应用场景,将传统甲乙方关系转变为产业合伙人关系。”在袁野看来,国资国企提供创新场景,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迭代验证环境的试验场,也为这座城市未来整体的产业升级探索到更多可靠的“支点”,这体现着成都国资国企从“资源持有者”到“生态构建者”的角色跃升。
发布的清单中,一些应用场景引起了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邓世海的注意,“巡检机器人、智能家居定制化领域相关业务我们公司都有相应的技术可以胜任。”邓世海表示,新兴领域面临传统制造业转型,市场对其公司产品需求大,通过发布会获取了更多企业需求信息,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带动相关场景,建立标杆示范,进行产品推广。
有创新场景的释放,才能让技术“活起来”。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联盟秘书长高鉴表示,联盟核心业务是支撑成都市人工智能乃至数字经济生态的融合发展。“技术迭代很正常,如果要把技术用好,就需要拉通需求端和供给端,今天的活动,就很好地实现了企业间的供需对接。”
场景成为城市发展的“创新IP”
场景需求已出,技术答案何在?答案是科技引领产业。技术创新助推产业升级,不仅提升了成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也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成都数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彦分享了科创企业如何以场景需求为导向,加速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成都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苗伟从投资赋能、科技创新角度,提出深化“科技+资本+场景”协同创新,助力全市产业发展增长提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到“场景”一词,强调“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目前,成都已在16条重点产业链组建了场景工作小组,推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重点产业链开展场景创新工作。
谈及成都接下来场景创新的重点,成都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市发展改革委将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全市场景创新工作力量深入行业一线挖掘场景需求,联合产业链部门打磨凝练场景,有效解决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广应用难、应用场景碎片化等问题。”
成都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为市场主体涌现出的新技术、新产品开辟更多全新应用场景,持续释放一系列场景清单与机会清单,提速产业化进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国资场景创新‘破题’,让场景成为城市发展的‘创新IP’。”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