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说1个退休信息差:老实人存钱,聪明人傍“大佬”

转自:深圳卫健委

夜,静得可以听见一股沙沙声,犹如蚕咀桑叶,那是笔尖落在纸上的声音……

66岁的老赵,猜测自己活不长了,这天夜里他爬起床,写下遗嘱:

“钱和老家的房子,给老伴,还有一点存款,给闺女姑爷,还有两个外孙……”

笔尖悬在半空,他郁结心头:

是谁说?存够了钱,就能安享晚年?

▲图源:《不够善良的我们》

以为退休生活一路繁花

没想到癌症先来“三连发”

2021年,当了一辈子化学老师的老赵正式退休了。终于不用再和烧杯、试管、一群处于青春期肾上腺素发达的孩子打交道了。

从前吃喝用度都节俭,如今可算熬出头了:一手攒着小金库,一手领着退休金。

女儿女婿也不用他操心,都在学校当老师。

63岁的老赵,舒心清闲,和老伴正是享福的年纪。

但没想到,安逸的日子还没过上几天,健康先亮起了“红灯”。

刚退休那两年里,老赵接连被确诊了肺癌、甲状腺癌。

幸好他皮实,心态也好,哪怕被疾病按在地上反复摩擦,他该手术手术,该吃药吃药,生活照旧。

本以为闯过这两关就万事大吉,没承想“大招”还在后头。

2024年,女儿女婿考到深圳当老师,他们举家搬迁到深圳。

结果到深圳才个把月,癌症又追着他“打”:

这次,是肝癌!再强的人,到这,心态也得崩。

网上说,得了肝癌,相当于一只脚踩到阎王爷跟前了,老赵怂了,他知道自己“惹”上“大佬”了。

确诊后的那几天,老赵睡不着,一天夜里,他起身,提笔,写下一封遗嘱。

“钱和老家的房子,给老伴,还有一点存款,给闺女姑爷,还有两个外孙……”

写着写着,自己忍不住笑了,悲伤也压不住东北人的幽默基因,“就那点钱,搞得像九子夺嫡。”

那天夜里他很丧,在书桌前看着遗嘱坐到天亮,他想不通——

一点症状都没有,咋就摊上肝癌了呢?

肝被拳头大肿瘤“偷家”

“懂行老大哥”放话帮我“弄它”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是身体的“天选打工人”。

① 能“扛事”:以“一脏之力”扛大旗,解毒、代谢、分泌都离不开它。据估计,在肝脏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500种以上。

② 无“怨言”:因为没有痛觉神经,生病也不喊痛,所以很多肝脏肿瘤往往一发现就是晚期。

但再老实的“打工人”也有脾气,它也会在一些不易察觉的地方疯狂暗示:

  • 尿液:变黄

  • 黄疸:眼白、皮肤变黄

  • 肝掌:双手掌两侧的大小鱼际和指尖掌面有粉红色斑点斑块

  • 蜘蛛痣:面部、颈部及胸部的毛细血管扩张

  • 其他:疲劳、乏力、食欲减退

关键问题,现在咋整?

心态一向积极的老赵,不想认命。

后来,女儿问了好多深圳的本地同事,终于打听到留医部的肝胆胰外科——江湖上盖章认证的“老大哥”。

这儿的“揸fit人”,是鲍世韵——德高望重的“老肝胆胰”。

▲不卷科技的科主任不是好的外科大夫,鲍世韵是个“技术控”,从VR到机器人,他都能操作

一见到鲍世韵,惜命的老赵第一句话就是:

“我还有多久的命?”

鲍世韵,据说是医院里的“老帅哥”,个也高,果然!一开口就给足了人安全感——

  • 坏消息:肿瘤有拳头大小,把肝都快“干”没了;

  • 好消息:肿瘤“乖乖”待在肝脏,还没挨家挨户“串门”(转移),也没沾花惹草侵犯血管,来得及,但要快!

三两句既坦诚又深入浅出的讲解,老赵听完,悬着的心放了一半,“我也看过不少医生,可这一次,我特别心安。”

没想到,刚说完要快的鲍世韵,转头就“打脸”了。

老鲍:要快 但不能急 

先玩把“血管饥饿游戏”

 “现在还不能下手,先把肝‘养肥’”。

老赵一家都懵了:不是说要快吗?

“是要快,但不能急,不能肿瘤一切,人没了!”

原来,这个肿瘤太大了,相当于成年人的拳头大小,它紧贴着右肝的血管、胆管,只有把右半肝切除才能彻底断了肿瘤的“后路”。

▲老赵刚入院时,CT下显示,肿瘤几乎占满整个右半肝

但,剩下的肝hold不住啊,起码要有40%的肝,老赵才能好好活。

就跟公司“裁员”一个道理,光减人不减活,剩下的员工,再能干迟早也得干趴下。

但3D模拟重建系统精准计算出,左肝还不够“强大”,离40%还很远。

所以,鲍世韵团队才制定了这个“迂回”战术——

先把左肝“养肥”!

但光这么等着,太被动了。他们得先帮左肝“抢资源”——

团队先给老赵做了个手术,阻断给右肝输送“养料”的静脉血管,把“营养”都抢到左肝上,果不其然,三周时间,左肝就长了10%,离40%又近一步。

再彻底把肿瘤“生路”“堵死”!

虽然静脉血管这条“主干道”是“掐断”了,但滋养肿瘤的“生路”(其他小血管)也得“堵死”。

介入科二话不说,直接通过动脉给肿瘤上化疗药,困住它的生长。

一周后,争气的左肝终于长到40%,就是这个时机,开战! 开台!

就这样,老赵被送上了手术台,鲍世韵团队层层探入,直抵肝脏,成功端了肿瘤的“老窝”。

▲鲍世韵通过操作机器人,给老赵切肝脏肿瘤

术后,老赵的肝功能指标从全线飘红逐渐恢复正常。

这步棋,其实暗藏凶险,指标都飘红,其实就意味着很快要肝衰竭了,无论是急了,或者耽误了,都可能是“送命操作”。

“所以每一环都要掐得刚刚好。”

实际上,这就是“精准”的具象化。

为了这两字,鲍世韵下了7年狠功夫。

▲老赵(右3)手术后给鲍世韵(左3)团队送锦旗

为了罩着咱的肝胆胰

“江湖大佬”直接“驻”到家门口了

早在2017年,鲍世韵所在的肝胆胰外科,就已经种下了“精准医疗”的种子。

那年,他们引进了董家鸿“三名工程”团队。

这个团队啥来头?

董家鸿(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中国,他被誉为肝胆胰外科的第一把刀,也是全球“精准外科”理念的“祖师爷”。

就是他,创立了国际同道公认的精准肝胆外科范式:

  • 精准医疗:以最小的代价博取最大的健康收益;

  • 精诚服务:设立病案管理医生,从病人住院到复查,都有专人专业管理;

  • 精细管理:给流程“挑错”,及时调整管理手段解决病人难题。

“医学和数学是不一样的。一道数学题,解错了,你还可以重新再演算一遍,但治病不行,开刀更不行。”

——董家鸿

有了最强师傅的手把手指导,鲍世韵所在的肝胆胰外科更是“如虎添翼”,实力快速提升,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更是手拿把掐的事儿。

现在,配方再次升级!这个全国业内的最强大脑,直接在深圳“开团上链接”。

2024年11月3日,粤港澳大湾区肝胆胰医院(深圳)成立,董家鸿院士工作站落地于此。

这家医院其实是深圳市人民医院的“院中院”,以后深圳人有肝胆胰方面的疾病,不用去医院里转半天找不着北了,直接来这!

最重要的是,这家“院中院”的CPU是董家鸿院士团队。

3月10日,他的诊室正式开诊。

啥都别说了

转发这个“早日退休

祝大家都能“提钱退休”

▲图源:自己拍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说1个退休信息差:老实人存钱,聪明人傍“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