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弗赖克伦德 标普全球大宗商品全球上游战略专家
朱坤锋 标普全球大宗商品上游分析与研究总监
于柏慧 标普全球大宗商品上游公司战略研究副总监
当前,国际石油公司以更务实的态度持续调整战略,聚焦优势领域,注重低碳业务的灵活性和盈利性。就这些发展战略的调整,标普全球的3位专家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对国际石油公司的战略分化、低碳资产兼并、地热发展等行业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问:国际石油公司发展战略出现欧洲模式与美国模式。这些能源转型战略的分化对这些地区石油公司未来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与这些发展战略密不可分的因素都有什么?
答:国际石油公司在能源转型战略上呈现欧洲模式与美国模式的分化,反映了不同地区在资源禀赋、政策环境、投资者压力等方面的差异。不过2025年,预计这两种模式的分化将会收窄。欧洲的公司因前期激进转型,导致短期利润下滑、股价低迷;部分公司面临来自股东方面的较大压力。尽管低碳业务布局领先,但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问题尚未突破,加之地缘政治风险导致能源安全问题凸显,迫使欧洲的公司重新调整战略,回归油气核心业务,稳定现金流。这种战略转变可能会以牺牲一些利润较低的新能源业务为代价,例如氢能、海上风电和碳捕集与封存等。
当前发生的这种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能源转型并非线性演进的过程。国际石油公司在面临全球能源转型大势和国际能源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在传统业务与低碳业务之间寻求动态适配,以应对行业发展新趋势。
问:平衡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时需要考虑低碳业务与投资偏好、充足的资源与产量的不足等矛盾,可以说,石油公司看待这些矛盾的态度就决定了未来的发展战略往哪个方向走,这些方向有优劣之分吗?什么是更优的企业发展战略?
答:在能源转型的复杂格局中,企业战略方向的优劣并非绝对,而是取决于其资源禀赋、政策环境和技术能力的动态适配。不同的战略选择在本质上是企业在多重矛盾中进行权衡后的结果。战略优劣取决于企业能否在这些矛盾中找到动态平衡点,如短期利润(现金流)与长期生存(技术颠覆风险)、股东回报(分红)与再投资(技术研发)等。
更优的企业发展战略应该是在风险可控下的最大化适应性,在对自身约束条件具备清醒认知的前提下,基于核心能力选择适配的赛道,并建立战略调整的触发机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战略的动态平衡而非静态取舍,建立更具体的风险应对策略。
问:当前油气资产兼并的热点依然是在北美地区。未来油气资产兼并的热点还会在北美吗?哪些地方还有可能成为油气资产兼并的热点地区?
答:北美地区因资源整合与资产剥离需求,资产兼并活动仍将保持活跃。但经过2年的合并交易,大多数有吸引力的资产已被大型公司整合、吸收,预计2025年北美地区并购活动的整体交易量将会保持在疫情后的低点附近。油价下行压力和全球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将造成买卖双方预期之间的差距扩大,并抑制国际石油公司和独立石油公司大规模的投资组合优化和大规模资产剥离。
北美之外的其他地区,资产并购活动将会聚焦于某些特定的盆地或地区,如哥伦比亚、阿根廷、埃及等。石油公司可能会通过合并区域性资产来扩大规模,提高运营效率,如Equinor与壳牌将合并在英国海上的油气资产,以及近期宣布的埃尼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将合并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上游资产等。
问:未来国际石油公司对低碳资产的兼并会呈现哪些态度?低碳资产的兼并未来会呈现哪些发展趋势?
答:随着国际石油公司能源转型战略的调整,它们对低碳资产的兼并也会随之调整。国际石油公司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会综合考虑低碳资产的盈利能力、合理的价格,以及该资产与公司现有低碳战略的契合程度等因素。由于许多低碳资产实现盈利和规模化需要较长时间,且面临未来技术和成本变化的不确定性,因此,在石油公司普遍下调低碳投入的大背景下,低碳资产的兼并速度可能会放缓。但这并不意味着低碳资产的兼并会停止。
新的低碳资产兼并预计将主要呈现以下几个趋势。一是油气公司通过合并低碳资产实现规模化,引入更多投资并降低风险。例如,bp将其海上风电业务与日本的JERA组建合资公司。二是调整低碳资产组合,将低碳资产集中在更有成本优势或更靠近市场的地方,例如,bp缩减现有的可持续航空燃料和生物柴油项目,但同时增加对巴西生物燃料的投资。三是将现有的成功低碳项目套现资金,持续投入新的低碳项目中,例如埃尼将其生物燃料项目25%的股份以29.4亿欧元卖给KKR,并将资金投入新的低碳项目中。最后,一些因为盈利困境处于估值低位,但与石油公司低碳战略一致的低碳资产,也会成为兼并的目标。例如,Equinor以25亿美元购入Orsted 10%的股份。
问:地热作为一种能源转型的方案在全球备受关注。石油公司发展地热有哪些优势?又会面临哪些问题?您认为地热的发展前景如何?
答:石油公司在发展地热能方面拥有显著优势。地热的勘探、开发利用技术,都和油气相关技术有高度的重叠性。石油公司对油气的勘探开发经验、钻井完井技术、基础设施和项目管理能力,都能够很好地应用到地热开发中。此外,油气开发中的一些革命性技术,如长水平段钻井,也在新一代地热开发中得到尝试应用。
目前,地热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占比仅为3%—4%,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地热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资源勘探、技术、成本、环境和政策等方面。地热资源分布具有高度地域性,热流体的性质和温度变化也增加了勘探和评估的难度。开发成本较高,地热发电厂的建设和维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其经济性挑战也使得地热发电面临来自风电、光伏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的竞争。政策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是另一项挑战。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地热缺乏足够的政策补贴和激励,且在一些国家审批和许可流程复杂,影响了投资意愿。
地热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变革期,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应用的前景可期。以印尼国家石油公司为代表的油气公司已将地热作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数据中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也吸引了油气行业以外的投资者转向地热。下一代地热技术正在资本的推动下稳步发展。以Fervo Energy为代表的初创公司已获得超过16亿美元的投资,用于开发下一代地热技术。标普全球预测,到2050年,美国的地热装机容量可达到10.8吉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