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3月9日下午3时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民政部部长陆治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就民政、就业和社会保障、住房、卫生健康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推进形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陆治原表示,将在已有养老服务设施基础上,推进在县(区)级健全综合养老服务平台,在乡镇(街道)健全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在村(社区)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站点,构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形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贯通协调居家、社区、机构三类服务形态。着力完善老年人床边、身边可感可及的养老服务政策措施,让老年人享受更好的“家门口”养老服务。
减轻特殊家庭照护负担
陆治原说,要强化常态化救助帮扶,在保障好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基础上,出台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深化儿童福利机构改革,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开门办院”,发挥资源优势,向社会上有需求的困境儿童提供委托照护、康复照料等服务。要完善和落实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要研究制定加强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的政策措施,支持发展残疾人的社会化照护服务,推进减轻“老年父母+残疾子女”“一户多残”等特殊家庭照护负担。
面向毕业生等出台新支持政策
王晓萍表示,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1222万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需要保持在3000万以上,还有大量的农村转移劳动力需要实现稳定就业。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并呈向好态势,从前两个月情况看,节后企业开工复产加速,农民工外出更早、流动有序,就业市场开局良好。
王晓萍表示,今年将面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出台新一轮支持政策,稳定招聘规模,扩大“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人员数量,实施百万就业见习计划,全面推广求职训练营,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证书”制度。
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王晓萍表示,将从今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补贴职业技能培训1000万人次以上,支持劳动者以一技之长创造美好前程。此外,今年将强化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研究出台加大国有企业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激励的政策文件,合理提高生产一线技能岗位的薪酬标准。支持在技能人才聚集的区域、行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推行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导合理确定技能人才起点工资,推动工资分配向生产一线和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倾斜,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住宅层高标准不低于3米
倪虹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住房城乡建设部将重点从3个方面抓好落实。第一,立标准。近期,住房城乡建设部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也在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其中一项,把住宅的层高提高到不低于3米。第二,强科技。一方面,将大力推广惠民实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着力解决隔音不好、渗漏、开裂、反味等大家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全屋智能。第三,抓项目。将推动城市和企业建设“好房子”,大力推广“好房子”。
继续扩大城中村改造规模
倪虹表示,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坚决“稳住楼市”。要巩固政策“组合拳”的效果,把降息、增贷、减税等政策效应充分释放出来,惠及更多人民群众;继续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切实维护购房人的合法权益;加大“白名单”贷款投放力度,按照“应进尽进、应贷尽贷”的要求,将符合条件的房地产项目全部纳入“白名单”,提供有力的融资支持,充分保障项目建设交付。
此外,倪虹表示,将实施一批惠民生、促发展、防风险的更新项目,其中在民生项目方面,将着力抓三件事:一是把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都要纳入城市更新的改造范围,因地制宜实施改造,也鼓励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旧住宅。二是城中村改造,现在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在去年新增100万套基础上,再继续扩大改造规模。三是大力推进完整社区建设,重点是聚焦“一老一小”,完善无障碍适老化配套设施,政府托育服务设施、儿童活动场地。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
雷海潮表示,根据最新统计结果,2024年中国居民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9岁,比2023年提高0.4岁,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与高收入国家相比,也超出了21个国家的预期寿命。
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
雷海潮表示,今年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专业咨询环境和平台。国家卫健委计划到今年年底,每个地市都能设置一个心理门诊或睡眠门诊。国家卫健委会同工信部2024年设立12356心理服务援助热线,到今年5月1日,推动全国其他省份都能统一使用12356热线电话。 综合人民网、中新社、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