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座谈会现场。
3月7日,呼和浩特市与内蒙古大学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呼和浩特研究中心召开政校企座谈会。
会上,新城区介绍创新孵化及服务环境,为合作提供政策与服务保障。内蒙古大学介绍了学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成果,特别是“抗逆抗病高产牛新品种设计与培育”等国家项目取得的重大突破,以及成功研发的“奶牛育种一号芯片”。同时,内蒙古大学与呼和浩特市共建“东数西算”绿色算力实验室,落地了航科院内蒙古低空经济研究院,有力促进科技成果在呼和浩特市的转化应用,实现从校园到产业的跨越。
随后,内蒙古大学发布5项涵盖多个领域的科技成果,包括介孔吸附催化材料、低温电池材料开发应用、智能医疗辅助诊断平台及智能专利文本分析系统、新型兽用疫苗研制应用、牛羊智慧养殖体系软硬件大数据决策预警系统等。与会的科技企业与金融部门、技术转移机构纷纷建言献策,为政校企合作成果落地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新能源、现代畜牧业等科技企业与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初步达成合作共识,共同谋划推进内蒙古大学科技成果落地的新路径、新思路。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与驻呼高校院所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创新联动机制,出台“科技强市实施意见”“促进高校院所协同创新若干措施”“研发投入攻坚8条”等政策,构建“研发一批技术、攻坚一批难题、转化一批成果” 创新发展模式,实施产学研项目,共建创新平台。此次座谈会充分发挥政府、高校、企业三方优势,成功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良性互动格局。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以此次座谈会为重要契机,持续深化与内蒙古大学的全方位合作,着力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大学科技园建设等关键领域实现全新突破。聚焦新能源、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方向,全力推动内蒙古大学科技成果在呼和浩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在合作共赢中书写政校企协同发展新篇章。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刘洋
新闻编辑: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