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助力基层医疗机构当好健康“守门人”

  本报记者 孙颖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被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人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这个门守得好不好,社区医生是关键。全国政协委员纷纷为基层医疗机构高效运行与全科医生培养建言献策。

  ■徐丛剑委员:

  全面提升全科医生专科水平

  “老说缺儿科医生、缺妇产科医生,我认为,是我们的全科医生缺乏儿科和妇产科的知识。”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营养科主任徐丛剑说,社区医生是健康“守门人”,社区全科医生强了,才能帮我们守好门。

  徐丛剑建议,应打造专科医生和社区全科医生的联盟。这个联盟,不是说要专科医生到社区医院去看几个病人,而是应促进专科医生和全科医生之间的交流。

  “比如通过一年交流,专科医生用各种办法来培训社区全科医生的专科水平。当然,这个专科知识水平不是要培训全科医生去开刀,去诊疗疑难杂症,而是说他要识别疑难杂症,要提升他专科的相关知识水平。”徐丛剑解释说。

  徐丛剑认为,医学生的培养体系也应该有所调整。以英国为例,他们的医学生毕业后,约65%都选择成为全科医生,只有约35%的选择成为专科医生。

  “我们的医学教育要加大全科医生的培训,和社区对接,早下社区,经常下社区,要有更广泛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大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钻到某个专科里面。”徐丛剑说。

  ■季加孚委员: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高效运行机制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高效运行机制至关重要。”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季加孚说,要“强整合、促协同”,通过医共体、医保引导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特别是推动医保总额打包下整合型服务支付方式的创新,推进“基层检查、医院诊断”模式有效落地,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积极性。

  他建议,应当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核心,实现健康管理服务的创新和整合,进一步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健康管理特别是慢性病、常见病发现、诊断、治疗、管理中的作用,推动医防融合和医疗卫生服务的整合,优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流程。

  他还建议,要探索多源收入渠道,健全稳定的收入机制,创新体制机制,补齐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板。比如探索将乡村医生培训纳入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允许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实现县招县管镇用等。

  ■吴浩委员:

  借助科技提高疾病干预精准度

  “基层医疗机构起着‘承上’和‘启下’的作用——不仅是医疗服务提供者,更是医防融合的核心载体,承担着健康管理、疾病预防、诊疗服务等多项任务。”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党支部副书记、院长吴浩说,基层医疗机构是医防融合的重要载体。

  预防的核心在于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这包括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以及改善生活方式来减少疾病的发生。吴浩说,60%的慢性病与生活方式有关,因此在基层解决慢性病问题至关重要。

  “我们发现,许多患者并非只有一种疾病,探讨如何在基层解决这一问题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难题。”吴浩说,在发达国家全科医生约占40%,当前我国全科医生占比远低于发达国家,要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此外,基层医疗机构还应借助科技赋能,通过互联网医疗、电子健康档案等手段,实现患者健康信息的实时共享,从而提高疾病预警与干预的精准度,积极预防,减少未来重症风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助力基层医疗机构当好健康“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