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网
“监测很多工作是默默无闻又充满未知的,比如有机项目监测等扩项工作,我们检测室里女同事多,大家会主动探索,攻克各种难关。”胡晓璇说。
作为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分析检测室的一员,胡晓璇与同事们共同承担着朝阳区大气、水、土壤、声等环境要素的常规检测以及污染源排放的监督性监测、信访监测、应急监测、溯源监测等工作,工作中耐心细致、勤勤恳恳,却又总是在闪光灯后默默付出。
从不给自己设限
“环境监测分析检测是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关键一环,因此我们监测中心正加快标准化及特色站建设,主动扩项。”胡晓璇说。
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3号)及相关技术规范,检验检测机构在已获资质认定的能力范围内,新增检测项目、方法、标准或参数,并通过资质认定部门评审确认,以扩展其技术能力范围。这其中需要对大量实际样品进行性能指标和质控等分析计算,并对仪器、环境等方面条件进行验证,以达到国家或行业标准。
2023年,为了更好地完成中心有机项目的扩项及日常监测工作,胡晓璇前往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进行锻炼学习。她说,“有机项目监测一直是包括我中心在内的各区监测中心难点及短板,我决心不辜负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厚望。”
在日常,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硝酸盐氮、氟化物、挥发酚、氰化物、生物、离子色谱法测定水阴离子、烷基汞、非甲烷总烃、氨气、氯化氢等项目,胡晓璇都可以独立开展检测分析。
但这次,不仅要学习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对常规项目检测方面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学习有机项目的前处理、仪器原理、操作及实际样品的分析。期间她不仅系统学习了例如水、土壤和沉积物中的VOCs、松节油、苦味酸、苯系物、多环芳烃等有机物的检测方法,还参与了《新污染物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并帮助市监测中心完成了《生活饮用水检测方法》中乙醛的扩项工作等。
“在提升自己的同时,我把学到的知识与中心同事及时反馈交流,并协助我中心完成日常监测工作和扩项问题。”胡晓璇说。
2024年第三届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实验分析组的比赛中,着重考核了土壤中Cd及有机氯项目的分析,而胡晓璇最终获得了北京市综合比武个人赛二等奖与团体赛一等奖的成绩。
感悟监测人的责任与使命
如今,胡晓璇已成为分析检测室有机组的负责人。她说,“分析检测人员每天需要面对大量形形色色的样品,每一个样品也许需要对十几种甚至更多种污染物指标进行实验分析,因此不光需要检测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更需要耐心、细心。”
有机污染物的类型更多,本底基质更为复杂。因此在新方法的扩项工作中也会遇到更多的挑战。
“大家一同摸索,共同探讨,改进操作,优化方法,最终成功完成多项扩项实验及扩项报告的撰写。”说到这里,成功的喜悦似乎仍没有从胡晓璇的身上褪去。
团队意识与凝聚力始终激励着她。在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中,她与同事石瑞娟共同经历了迷茫无措、实验失败的低落,一同分析失败原因、总结经验,在实验成功时也一同欢呼雀跃。
“有机项目监测,艰涩繁琐,但我也在一次次探索、尝试和分析中,在一次次失败、成功和迷茫时,更加深刻明白了监测技术之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明白了环保事业赋予监测技术人员的责任与使命。”胡晓璇说。
“有机组的成员大多为女性,扩项工作中,大家都能顶住压力、毫无怨言,都说:愿为碧水蓝天净土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让环境监测更好服务支撑环境管理决策有了坚强依靠。”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刘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