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经济参考网
我国前列腺癌呈现出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双高”特点,疾病负担日益加重,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与业内专家呼吁,提高适龄男性前列腺癌的早筛意识,推动早筛体系建设,探索守护男性健康的更多可能。
“国家针对宫颈癌、乳腺癌建立了完善的国家公共卫生筛查和早诊早治体系,而针对前列腺癌的早筛和早诊早治体系尚未建立。由于前列腺癌发病隐匿、进展较慢,有必要进行早期筛查。”全国人大代表、咸宁市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王雪静表示,数据证明,前列腺癌严重威胁男性人群身心健康,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据悉,前列腺癌是一种发生在男性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等因素,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国家老年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王建业表示,在前列腺癌的诊疗过程中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早期难发现,很多病人出现排尿困难、血尿,或者身体部位疼痛等问题时,往往已经发展到了癌症晚期。因此,要推进前列腺癌早期筛查,在疾病进展到高风险阶段之前进行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我国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现状呈现两个特征:一是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二是五年生存率虽然在近年来有明显改善,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认为,公众对于前列腺癌的认知度仍然偏低,对于一些早期症状和相关危险因素不甚了解,导致错过了最佳治疗窗口期。
在此背景下,多位专家认为,应加大筛查力度,提高公众对前列腺癌防治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目前我国前列腺癌筛查主要由地方自主开展,筛查覆盖率低,活检率低,可持续性不强,多数患者到院门诊时已进入治疗阶段,临床获益大大降低。”王雪静表示,定期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检测的人群,总死亡风险降至23%-28%。前列腺癌早期筛查具有成本效益,50-65岁人群间筛查的成本效益比约为2.01。
“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PSA≥4μg/L被定义为异常值,数值越高,患前列腺癌的风险越大。因此,当受试者PSA≥4μg/L时,需进一步诊断、治疗和随访。”王建业补充道,前列腺癌早筛并不复杂,其实在做肝肾功能、肿瘤标记物的同时就可以增加一项PSA筛查,患者无需多抽血,不会增加痛苦,目前我国的基层医院、社区医院也都具备筛查的条件。
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原副院长姚树坤表示,应推动前列腺癌筛查进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他指出,前列腺特异抗原筛查在技术层面已较为成熟,试剂成本较低,且有部分省份已将前列腺癌的筛查列入了基础公共卫生项目的老年肿瘤筛查项目,为前列腺癌早筛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提供了借鉴价值。有筛查经验的地区可积极开展试点工作,邀请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学协会参与,全面评估筛查工作的成本、基层推动的可行性以及患者的依从性等关键因素,获取确切、可行的方案和数据,为日后将前列腺癌筛查全面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奠定基础。
前列腺癌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完整的前列腺癌防治体系,需要围绕全程化管理各环节发力。姚树坤表示,通过加强前列腺特异抗原筛查和健康体检,提高公众对前列腺癌防治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以及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策略,前列腺癌的防治水平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和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