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九派新闻
2025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90后”返乡新农人,沈燕芬始终关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痛点问题,今年两会继续关注“三农”方向,围绕“农民主体地位提升、农业安全韧性增强、农村生态价值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沈燕芬。图/受访者提供沈燕芬指出,过去一年,她的工作内容主要围绕“农民权益保障”和“农业可持续转型”两大主线。在工作过程中,她关注到农村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短板问题,如高龄农民参保难、养老无着落。
她向九派新闻表示,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超2亿农户发展,但临时用工、季节工等农村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保保障力度依旧较低,社保覆盖率不足10%。
基于此,沈燕芬鼓励农民合作社为农村灵活就业社员买社保,并提出以下三点建议。第一,创新“合作社+财政+农民”三方共担机制,破除参保年龄限制。第二,养老金与务农年限挂钩,对高龄农民增发“务农贡献津贴”。第三,探索“以工养老”弹性保障模式,让农民“种地也能攒养老钱”。
她认为,若全国20%的农民合作社参与试点,预计可新增覆盖800万农村灵活就业人员,财政投入撬动比可达1:5。
沈燕芬强调,上述建议是来自田间地头的呼声,聚焦土地这一关键要素,能够激活土地的价值。
九派新闻特派记者 代梦颖 北京报道
编辑 任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