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语涵)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昨天,脑机接口创新发展与应用论坛在京举办。2025脑机接口十大创新成果在论坛上发布,展现我国在这一前沿产业上的创新活力。
十大成果中,“北脑一号”源于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的联合创新。“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完成了128通道微型、无线、低功率全植入系统研发,联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针对脊髓损伤、脑卒中等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开展精细运动解码,以及对渐冻症等导致的失语开展中文语言解码,并进行临床验证。
高校成为脑机接口创新的活跃地。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研发的“三合一”颅骨植入式脑脊接口微型设备入选十大成果。这一首创的“三合一”脑脊接口技术,通过4小时微创手术,经颅骨微孔植入直径仅1毫米的柔性电极,创伤面积可缩小90%。借助AI算法,这一微型设备可毫秒级解析信号,精准捕捉0.1微伏级神经电信号,实现92.7%的下肢肌群控制准确率,患者术后24小时就能恢复腿部运动。同样入选的还有华东理工大学研发的基于混合现实的脑机接口系统,能实现对四足机器人的高效、稳定控制,并适应多种复杂场景。
科创企业也活跃在脑机接口创新的前沿地带。上海零唯一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脑电大模型LaBraM,是全球首个脑电大模型,其在情绪识别等多个任务上的表现远优于传统模型。北京品驰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可充电、可感知脑起搏器,可用于治疗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神经功能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