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推进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张晶晶

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做好思政课教学工作,必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努力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丰富教学内涵。学好、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解决问题,厘清事物的本质,而且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教育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要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思政课教学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如“仁爱”“民本”“诚信”“正义”等,为思政课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养。革命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是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代表着时代进步潮流和发展要求。要将这些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吸引力。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现实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案例教学,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可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政课的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情境教学法,营造沉浸式教学氛围。借助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教学内容。开展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小组辩论、主题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通过互动式教学,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推动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研、志愿服务、参观访问等,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社会实际,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政课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训,引导教师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素养。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思政课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需要教师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教师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同时,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条件,支持教师开展教学创新实践。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以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为核心的教师评价体系,注重对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的评价。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对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强化协同育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系统设计思政课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的有机衔接和循序渐进。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和方法。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协同育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思政教育。社会是思政教育的大课堂,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教学场所。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整合校内资源,形成全员育人格局。学校各部门要树立育人意识,明确育人职责,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加强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协同合作,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推进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