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小城楼市何以“逆生长”

在新发展格局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下,湖北县域房地产市场悄然上演了一场“逆势突围”。数据显示,2024年,湖北省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加0.5%,增幅位居全国前列,省内多个区县的楼市成交量创下历史新高。不单纯依靠短期刺激政策,以供需再平衡为根本,实现民生与经济的共生共赢……在人口返乡创业的热潮中,湖北县域楼市逐渐走出低谷,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返乡潮”催生“安居热”

在湖北省阳新县城东新区“尚书院”楼盘的售楼部里,“川妹子”兰双的购房故事被工作人员反复讲述。兰双曾经是众多“阳新鞋匠”中的一员,去年她和丈夫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南下打工生涯,回到家乡后,在阳新县工业园找到了新工作。

考虑到孩子上学的便利性,以及能和老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兰双两口子果断在阳新县城购置了房产。“孩子上学近,老人能团聚,生活总算是定下来了。”兰双质朴的话语,真实地反映出当地县城楼市回暖背后的民生诉求。

阳新是湖北劳务输出大县,在30万外出务工者中,近三分之一从事制鞋工作。近年来,随着当地“城镇与产业双集中”试点工作的稳步推进,城东新区迅速崛起,成为当地产城融合的新高地,鞋业产业园吸引了超4万名“阳新鞋匠”回流。

过去,“外出打工”几乎是湖北县域人口的普遍选择。如今,“返乡安居”正逐渐成为新的趋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湖北通过产业升级与政策引导,为外出的游子铺就了一条回乡之路。近年来,湖北每年新增返乡创业人口6万多人,“返乡潮”不仅带来了人口红利,更激活了县域楼市的“一池春水”。

蛇年春节期间,湖北全省17个市州同步开展“春节返乡安居购房季”活动,各地通过“大数据+铁脚板”线上线下摸排返乡置业需求。活动期间,全省30万套房源参与促销,成交5.1万套、593万平方米,带动今年1至2月新建商品住房销售同比增长30%。

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湖北省天门市6个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吸引了数万工人进城,湖北省宣恩县通过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推动创业群体不断扩容。越来越多的人在县城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家门口就业”从美好愿景变成了现实。

“人随产业走,住房随人动。”天门市住房保障服务中心主任苏拥军在工作中观察到,政策的支持使得产业工人购房意愿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购房主力发生了转变。

“返乡潮”还撬动了“家庭式迁移”的住房需求,过去依赖春节返乡期间的“突击购房”,如今已转化为日常刚性需求。阳新县“双集中”试点带动3.8万新增进城人口,当地适合三代同堂居住的大户型商品房备受欢迎;麻城市“青年社区”推出的420套房源受到购买者的热捧,年轻人扎根县域发展的意愿愈发强烈。

“良性基础”预留增长空间

事实上,湖北县域楼市的复苏,有其内在的逻辑与基础。中指研究院华中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李国政分析认为,湖北县域楼市的突出优势在于稳健的市场管理,长期秉持“低杠杆、稳供需”的发展理念,为后续增长预留了充足空间。

湖北省麻城市堪称“稳健派”的代表,当地积极推行“租购并举”的住房政策,投资2.1亿元建设“青年社区”,投资4.6亿元打造园区“工业邻里中心”,满足了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2024年前三季度,麻城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35.9万平方米,增幅位居黄冈市第一。

麻城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坚持“以需定供”的原则,每宗土地出让前,都会对人口与产业承载力进行测算,这种审慎的策略,使得市场长期处于“紧平衡”的状态。当返乡潮来临,购房需求得以迅速释放,2024年国庆黄金周,麻城市销量同比激增257%,体现了“蓄势而发”的效应。

此外,湖北县域的房价收入比普遍低于东部沿海省份。以天门市为例,新房均价每平方米约5500元,而当地产业工人的月均收入超过6000元。合理的价格区间,加上收入的稳步增长,让购房者买得起房,开发商也有利可图,形成了可持续的市场循环。

记者还观察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住房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好房子”的追求推动了产品的迭代升级。过去,县域楼盘大多以刚需小户型为主,如今“第四代住宅”成为市场新宠,一些购房者直言:“县城新房的品质也不输一线城市。”

一批湖北县域高品质住宅项目受到关注:麻城市九龙湖云墅项目,140平方米带有“空中花园”的户型深受购房者青睐;武穴市“第四代住宅”项目“武穴天地”创新设计,项目612套房源均标配6米挑空花园,尽管均价达到8000元,看房客仍络绎不绝;黄冈九龙湖云墅以“空中别墅”的概念吸引了大量改善型客户,刷新当地开盘销售记录。

2024年,市场与政策的良性互动,为湖北县域楼市避免大起大落提供了有力支撑,全省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出“止跌回稳”的持续向好态势。湖北省房地产业协会会长潘世炳指出,政策端、供给端、消费端协同发力,政策红利与品质革命形成共振,为湖北楼市复苏提供了坚实支点。

“民生礼包”夯实置业信心

2024年末,湖南安乡人金晶在石首市购房后,随即在社交媒体上晒出6万元补贴凭证照片,并配文感慨道:“外地人在湖北购房也能享受同城待遇!”这张照片,成为湖北综合利用民生支持政策,挖掘潜在购房需求的生动写照。

与以往简单降低购房门槛不同,湖北此轮楼市政策更注重靶向发力。省级层面,湖北推出“15%首付+公积金提额”等系列组合拳;各地市则因地制宜探索实施政策路径:黄冈市黄州区对进城农民叠加多孩家庭补贴最高达12万元;荆门市推出“契税全补+多孩补贴+以旧换新”政策,理论补贴上限超过10万元;恩施州限期购房者,由政府和企业代缴房屋维修资金……各地精心打造“政策工具箱”,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政策实施效果也逐渐显现。宜昌“十二条新政”实施后,农村户籍购房人数大幅提升,秭归、五峰等西部山区县引导居民向宜昌城区集聚,截至2024年11月,秭归户籍人口在宜昌城区购房累计达1050余套;湖北咸宁素有“温泉之城”的美名,该市春节返乡安居博览会将高品质房源与温泉、滑雪等文旅名片结合,活动期间部分项目日均访客量涨了3倍。

更深层次的变化,体现在政策逻辑的升级上。石首市与湖南省南县、华容、安乡相邻,“南华安”是石首对这些邻近地区的简称。2024年,石首打破户籍限制,对湖南“南华安”三县居民给予同等购房待遇,促进了区域协同发展。

无独有偶,天门市将购房补贴与产业工人技能认证挂钩,既激励了产业工人提升技能,又推动了住房消费;黄冈市在工业园区周边配建保障性住房,解决了产业工人的后顾之忧……这些“微创新”举措的背后,是将楼市政策有机融入城镇化与产城融合的整体布局。

今年1至2月,湖北省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有16个市州、55个县市实现同比正增长,成交量明显放大,全省房地产市场保持“止跌回稳”势头。“政策持续发力与精准营销形成合力,湖北本轮政策目标不再追求短期刺激,而是着力培育可持续发展动能。”湖北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湖北将继续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多途径满足群众的住房安居需求,推动各地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小城楼市何以“逆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