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20分钟涨近150元,是酒店“精准杀熟”

转自:千龙网

“边下单边涨价,时间相差20分钟,价格却涨了近150元。”据报道,近日,重庆的李女士表示,她3月份在某平台预订酒店,两晚的价格分别为276元与268元。由于行程有变,约20分钟后,李女士准备再订一晚,但她打开页面后发现,该房型的价格已变为417元。

李女士的遭遇并非孤例。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直言遇到过酒店“瞬间涨价”的情况:有的多浏览了几次,酒店价格就涨了;有的是下单后酒店未确认,再点进去时发现已经涨价。

可见,这种“瞬间涨价”现象已成为数字时代消费者面临的普遍困境。表面看是市场供需的自然调节,实则暴露了资本借助数字技术对消费者进行精准收割的无奈现实,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价格波动,而是一种披着算法外衣的“杀熟”。

酒店行业声称动态调价是“收益管理”的科学手段,但这种所谓的科学背后隐藏着对消费者的系统性“算计”。当小型酒店依靠人工调价,大型酒店依赖预设算法系统时,消费者实际上被困在一个无形的数字围城中。在这个围城里,消费者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次浏览、每一次犹豫不决,都可能成为算法判定你支付意愿的“数据点”。

酒店和平台辩解称涨价是“市场行情变化”所致,但这种说辞掩盖了一个关键事实:当酒店能够实时监控预订量并据此调整价格时,消费者却无法获知真实的房间存量信息,这种不对等的市场关系注定了消费者的弱势地位。

面对部分商家对消费者的算计,仅靠消费者提高警惕远远不够,需要从三个层面构建防御体系:法律层面应明确将“大数据杀熟”界定为价格欺诈,提高违法成本;技术层面要打破平台数据垄断,探索建立公平透明的定价机制;文化层面则需培养公众的数字权利意识,认识到个人数据是必须捍卫的新型财产权。

因此,重建数字时代的商业伦理,不仅关乎消费者的利益,更决定着数字经济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毕竟,一个依靠算计消费者获利的市场,最终算计的将是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20分钟涨近150元,是酒店“精准杀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