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出险房企”碧桂园债务重组再有好消息。
4月7日最新消息,碧桂园旗下至少8只境内债券调整兑付方案的议案已获债权人通过。涉及债券包括“H16碧园05、H19碧地3、H20碧地3、H20碧地4、H1碧地01、H1碧地02、H1碧地03、H1碧地04”等,本金总额达124.17亿元。
这是碧桂园此前宣布,8只境内债停牌的后续动作。
再次展期
早于3月14日,碧桂园旗下碧桂园地产及腾越建筑就公告称,因拟于近期与投资者协商新的偿付方案,“H19碧地3、H20碧地3、H20碧地4、H1碧地01、H1碧地02、H1碧地03、H1碧地04、H16腾越2”将自2025年3月17日开市起停牌。
在停牌消息出街后不久,就有市场消息称,债券“16碧园05”寻求将本月(即3月份)应偿付的部分,再分期推迟6个月至2025年9月。
目前,相信是“16碧园05”展期获得通过,其余几只债券迅速跟进。
事实上,2023年9月,碧桂园就曾一口气推动9只,涉及金额近150亿元的境内债展期获得通过。当时也是“16碧园05”债券打头阵。
据报道,当时正是“16碧园05”在经历了两次债券持有人会议投票后,成为 碧桂园首笔获展期通过的债券。
随后9月12日,包括“H19碧地3、H20碧地3、H20碧地4、H1碧地01、H1碧地02、H1碧地03、H1碧地04”在内的7只债券跟进谈判,相继获得展期通过。
最后是9月18日,最后一笔债券“H16腾越2”展期方案获得了债权人的首肯。
碧桂园境内债最新这次展期,应也遵循了相同的路径。
按照流传的最新方案,H16碧园05和H1碧地01原定于2025年3月兑付10%的本金,新方案中分期款项展期至9月支付。其余债券则是给予相关债券本息兑付连续60个交易日的宽限期。
另外,碧桂园此次计划调整方案的债券其实合计9只,本金额约135.17亿元人民币。因此,或还有一只债券仍处于谈判阶段。
重组待落地
8只境内债兑付展期成功,碧桂园换取了2-6个月的喘息空间。而对债权人来说,目前可能除了同意展期,也并没有太好的办法。
毕竟展期属于“治标不治本”,债务整体重组方案对于债务双方来说,是更重要的议题。
年初,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惠妍在2025年度工作会议上,就透露该公司2025年的重点工作:上半年以保交房为主;下半年保交房和保主体并重,为2026年进入正常经营状态做好准备。“保主体”则与债务重组相关。
目前来说,境内方面,碧桂园现时拥有境内存续债券合计16只,余额为205.34亿元。除目前展期的8只之外,还有“H1碧地02、碧RE1优、23碧桂园MTN002、23碧桂园MTN001、22碧桂园MTN001、22碧桂园MTN002、20碧华B1、20碧华A1”等债券。
如上所述,其中部分债券进行了相应的展期,以为公开债券重组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时间。
境外方面,情况相对复杂。碧桂园是于2023年6月开始筹划境外债务重组。后续,债务双方陷入长时间拉锯战。而最重要的债务重组初步方案在2024年底才终于向债权人提交,并直至2025年1月才得到公开披露。
在此期间,2024年2月27日,碧桂园收到建滔集团旗下永恒信贷有限公司Ever Credit Limited的清盘呈请,事关双方一笔本金约16亿港元的未支付定期贷款及应计利息。
这项清盘呈请聆讯经过多次延迟之后,此前被延期至2025年1月20日。
碧桂园正是赶在1月20日清盘呈请于香港高等法院正式提讯之前,于1月9日公布了境外债重组正式方案。
方案显示,碧桂园确切的有息境外债务总额(不包括应计利息)约164亿美元,包括现有债券债务的未偿还本金额约103亿美元,现有银团贷款债务的未偿还本金额约36亿美元,股东贷款的未偿还本金额约11亿美元及其他有担保及无担保债务的未偿还本金额约14亿美元。
而方案分为现金回购、存粹股权化、强制可转债与新债务工具(票据或贷款融资)组合,以及两种形式的新债务工具,共5个选项。
按照碧桂园的说法,若境外债务重组方案落实,则有望减少债务最多116亿美元,同时新债务工具期限最长11.5年,以及将重组前每年平均借贷成本约6%降到重组后每年约2%,实现大幅去杠杆化。
据当时报道,这一重组方案获得了包括7家知名银行在内的债权人支持,这批债权人组成了一个协调委员会。另还有市场消息表示,碧桂园已收到不少债权人的表态,表示愿意长期支持碧桂园度过当前的难关,同时期望其能够尽快完成重组。
但也有消息称,谈判双方在重组方案现金的分配、实控人家族债务的处理、债权人转股的价格等问题上长久未能达成统一。
碧桂园获得的支持还来自香港高等法院。在境外债重组正式方案出炉后,香港高等法院已同意将上述清盘聆讯时间再押后至5月26日。聆讯延后翌日,碧桂园于港交所实现复牌。
另一方面,碧桂园也于3月初重新委任华利安和中金公司为财务顾问,加快推进债务重组。
在最新披露的2024年业绩报告中,碧桂园也披露称,目前“正积极与主要债权人就重组方案进行磋商,以尽快就重组方案达成一致”。但碧桂园的境内外债务重组如今仍未有确切落地的动态。
就目前来说,碧桂园境内外债务重组均处于关键阶段,境内方面通过数次展期争取时间,境外则需在5月底前突破谈判僵局。
据计算,现时离碧桂园面临的最近一个“deadline”,即清盘聆讯日5月26日,仅还有50天。
碧桂园最新披露的年报,显示该公司在财务亏损收窄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例如,期内碧桂园录得净亏损351亿元,较2023年的2009.62亿元大幅收窄;归母净亏损同样自1784亿元收窄81.6%至328.35亿元。
但高负债率、现金流紧张及销售疲软仍对其未来经营和债务谈判构成挑战。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碧桂园有1374.13亿元债务需要在一年内偿还。与之对比,碧桂园仅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63.62亿元,受限制现金为235.35亿元。
最新公告也披露,碧桂园1-3月累计权益合同销售金额为77.7亿元,同比下滑约42.5%。合同销售表现有所好转,但增长仍未回正。
而来自杨惠妍在4月7日举办的集团召开月度管理会议上的表述,其表示当前公司获得了政府、供应商及债权人等多方面的充分理解和支持。
“尽管当前依旧面临诸多困难,但情况正朝着比之前更有利的方向前进,一切都在向好的态势发展。”她说。
但情况还有待观察。未来几个月内重组方案能否落地,将决定碧桂园能否如愿实现2026年正常经营的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