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乌克兰危机如何成了笔“大生意”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记者 李蓉)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日前与乌克兰外长瑟比加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会谈,急于推进美乌矿产协议,恨不得一劳永逸吞下乌克兰这道“快手菜”。乌克兰危机延宕至今,早已变成了一笔“大生意”。

乌克兰危机的肇始与美国紧密相关,目前冲突之所以难以平息,一个重要原因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各方利益集团形成了维持冲突的“动力机制”——军火商需要持续订单,金融资本依赖市场波动投机,资源巨头觊觎长期控制乌克兰,这些利益诉求通过美国政治体制相互强化,构成了一张“铁三角”网络。

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本质上是一种“左兜换右兜”的生意。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承认,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各类援助花费大部分流向“美国自己的国防工业”。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坦言,美国国会和政府分配的援乌资金中有至少75%都留在了美国。“武器弹药被运到了我们这里,但生产是在那里进行的,钱留在了美国,税收也留在了美国。”这种“援助”本质上是通过乌克兰战场刺激美国国内军工生产、创造就业并拉动经济增长的特殊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军工复合体的狂欢不仅限于传统武器销售。随着冲突持续,美国军工企业正加速开发并测试新一代武器系统,从无人机到电子战设备,从精确制导弹药到人工智能辅助指挥系统,乌克兰战场已成为美国军火商的“武器试验场”。美国匹兹堡大学客座法学教授丹尼尔·科瓦利克曾指出:“美国军火商靠向世界卖武器发财。他们根本不在乎战争结果如何,只要能卖武器就行,持续的战争就是他们乐见的结果。”

军火商通过销售武器直接获利,华尔街金融集团则是通过更为隐蔽的金融机制从乌克兰危机中攫取巨额利益。美联储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初期采取的激进加息政策导致全球资本为躲避风险大规模回流到美国。金融市场波动也成为华尔街的盈利工具。俄乌冲突导致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为美国投行和对冲基金提供了绝佳的交易机会。

乌克兰危机升级后,美欧对俄实施全方位制裁,导致欧洲能源价格飙升,而美国则趁机扩大对欧液化天然气出口,赚取巨额差价。更关键的是,能源危机导致欧洲制造业成本大幅上升,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和《芯片与科学法案》等高额补贴政策吸引欧洲高端制造业向美国迁移。这种产业迁移不仅带来直接投资和就业,更强化了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主导权,为长期金融霸权奠定产业基础。

除了军火利润和金融收割外,乌克兰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美西方利益集团的第三个猎物。在美国列为关键矿产的50种矿物中,乌克兰拥有22种矿物的储量,这些资源对高科技产业和国防工业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通过精心设计的“援助换资源”模式,美国正逐步实现对乌克兰关键矿产的控制。

乌克兰危机表面上是领土争端和地缘政治博弈,实则是美国军火商、金融资本和资源巨头长期策划的一场“集体狂欢”。在这场狂欢中,军工复合体收获了创纪录的订单,华尔街实现了全球财富收割,战略利益集团加强了对关键资源的控制,而乌克兰则沦为被瓜分的牺牲品。

拱火者注定无法成为和平的缔造者。有媒体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有人指望这些尝过暴利滋味的军火商会为了拯救乌克兰人而放弃搭乘发财列车,那就太天真了。和军火巨头、金融大鳄站在一起的永远不会是和平的使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乌克兰危机如何成了笔“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