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驼队”一路驰骋,将越来越多的“京津冀制造”运到世界各地,也让石家庄中欧班列交出亮眼答卷。今年一季度,石家庄国际陆港抢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遇,持续提升中欧班列开行规模,实现首季“开门红”。
古有驼铃声声,满载丝绸的商队踏出了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架起了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桥梁。今有汽笛长鸣,一趟趟中欧班列宛如钢铁驼队,沿着古老丝路的方向,风驰电掣般驶向欧洲大陆,续写着丝绸之路的新辉煌。1至3月,石家庄国际陆港共开行中欧班列302列,同比增长239%,实现发送标箱32122个,货值达33.18亿元,货重38.85万吨,同比增长230%、98%、344%,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当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呼啸而过,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各类物资,更是中国经济稳健前行的坚实步伐和强大动力。
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中欧班列同样成果显著。石家庄中欧班列的繁荣,对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格局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越来越多的“京津冀制造”搭乘中欧班列驶向世界各地,这不仅提升了区域产品的国际知名度,也推动了区域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升级,众多国内外企业入驻,带动当地制造业、服务业协同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欧洲,德国杜伊斯堡、波兰马拉舍维奇等城市,因中欧班列的到来,成为欧洲重要的物流枢纽,促进周边地区经济繁荣。中欧班列帮助沿线地区乘上发展的东风,驶向繁荣的彼岸。
中欧班列不仅是货物运输的载体,更是文化传播的使者。班列运输的货物中,包含大量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产品,如丝绸、陶瓷、茶叶等,这些产品在欧洲市场的流通,让更多欧洲人了解到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时,欧洲的文化产品,如书籍、艺术品等也通过中欧班列来到中国,增进了中国民众对欧洲文化的认识。双方工作人员在班列运营过程中的交流互动,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中欧班列推动着中欧文化交流的花园百花齐放,让不同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从“驼铃古道丝绸路”到“钢铁巨龙贯亚欧”,中欧班列传承了丝绸之路的精神,开启了亚欧合作的新篇章。在未来的征程中,它将继续跨越千山万水,书写更多辉煌,让古老丝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