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攻坚造就水清院美 污水治理绘就“青羊样本”
2025年04月07日 21:32:16来源:四川新闻网
近日,随着青羊区辖区内最后一段雨污分流管网完成竣工验收,标志着该区历时三年的污水治理攻坚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为助力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开展好污水治理攻坚战,持续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质量,青羊区制定了《青羊区污水治理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强化排水源头治理,累计投入2.7亿元,整治住宅和非住宅问题排水户2447户,治理内部管网病害点位2万余处、修复病害管网400余公里,一幅“河畅、水清、岸绿、院美”的生态画卷正在锦江之畔徐徐展开。
成立专班:破解1558户住宅难题
3月19日,成都迎来了久违的暖阳。走进位于青羊区府南街道文苑社区35号院落,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安静的院内不时传来几声鸟鸣。
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的居民还深受地下管网堵塞之苦,居民赵阿姨就是苦主之一。“这里的地下管网经常堵塞,特别是雨天,下水道的水返溢到一二楼甚至三楼,不少住户家里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人们苦不堪言。”她说,这个小区有30多年历史,有200多户人。随着地下管道的老化、破损,下水道堵塞是家常便饭,居民们通过市政热线反映问题,反反复复让大家心力交瘁。
文苑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辖区内老旧院落众多,地下管线纵横交错、病害点多,大的挖掘施工需要做大量协调工作。
2022年,青羊区污水管网提升改造三年攻坚重点项目正式启动。专门成立攻坚专班,统筹协调污水治理、老旧小区改造,将排水户管网改造同老旧小区改造相结合,强化资金保障,确保了住宅类排水户高质高效完成整治任务。
青羊区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文苑社区35号院落的特殊情况,他们建立了每周现场工作例会机制,对改造现场涉及群众协调、技术研讨、管线序化等管网改造隐蔽工程施工特点,进行现场处置。该工程共开挖80米左右的地下管道区域,更换了腐蚀破损的管道,浇筑了新的管道支撑结构,截至目前未发生堵塞问题。
35号院落管网改造据了解,截止去年年底,青羊区共完成1558户住宅排水治理。
雨污分流:污水下河问题动态清零
除了住宅管网,城市非住宅管网也存在较多老化、破损、渗漏、雨污混流等病害问题。
春日的人民公园春意盎然,地面上是热闹喧嚣的人流,地底下是暗然流动的水流。“通过管道机器人的精密探测,检测人员在公园内发现了多处管道老化、塌陷的情形,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人民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全园排污管道的检测,通过新建雨水、污水管道及附属设施等方式,有效解决了园区雨污分流、管道病害等问题。
公园内,地面和绿化带已完全恢复了原样,新建的管道实现了雨污分流,有效解决了污水下河问题,让水更清、山更绿。
青羊区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非住宅管网治理,按照“分类施策,分级负责、分工协同”的原则,分解落实改造任务至各牵头单位,由行业牵头,属地街道配合,高效率推进。
同时,在治理过程中强化了技术指导,通过制定使用“一案、一图、一书、一函”,即:提供检测方案、治理设计图、治理告知书、治理资金承诺函,有效破解了非住宅排水户管网病害治理难题,污水下河问题得到动态清零。
成效斐然:水环境质量实现显著跃升
三年攻坚行动,带来了区域水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改善:2023、2024年青羊区省控、市控断面水质均达Ⅱ类标准,辖区内重点小流域水质均达Ⅲ类标准以上;通过实施排水户治理,解决了排水户雨污管网混流、雨天内涝等问题;与成都环境集团合作,建立青羊区排水户内部管网BIM信息库和市政管网+排水户管网一张图,初步构建智慧水务管理格局,提升了智慧化管理效率。
如今的青羊,从高空俯瞰,锦江碧波与城市天际线交相辉映;漫步河边,水清岸绿的生态景观成为市民休闲首选。这场为期三年的生态硬仗,不仅交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异答卷,更探索出特大城市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的“青羊样本”。
长效管护: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根基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污水治理不是终点,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起点。”青羊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水环境治理只是正在实施的“生态惠民TOP100实事”之一。下一步,青羊区将持续推动生态惠民示范工程走深走实,让“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
“高兴、满意,非常开心,解决了闷在心口多年的难题,为百姓做了件大实事。”这是文苑社区赵阿姨发自肺腑的感谢。春日的阳光洒在她的脸上,这份笑容显得温暖又灿烂。
川网传媒记者:邓柯
图片由青羊区执法局提供
编辑:王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