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一袭青衿载文脉,数字经纬绣新篇

学生身着苏美达伊顿纪德品牌中式学院风校服

从引领校服变革到定义美育标准,从数字化转型到人文价值深耕,苏美达伊顿纪德撬动校服产业变革,其发展轨迹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

作为中国校服行业的头部品牌,江苏苏美达伊顿纪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是央企苏美达股份的成员企业,成立16年以来,累计为近4000所学校提供校园服饰系统解决方案。在校服行业转型升级迎来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的当下,伊顿纪德正在书写中国校服产业的“人文经济学”发展新篇章。

从校服设计到美育载体的跨越——

以衣载礼,开美之变革

《礼记》曰:“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美由心生,礼形于外。美的校园服饰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品质,也关乎他们的气质、修养、行为举止的塑造。

从一件校服出发,十几年来,苏美达伊顿纪德已累计服务清华附小、复旦附中、南洋模范、南师附中、南京外国语学校、领科国际等全国近4000所学校,唤醒中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的审美意识。

在伊顿纪德看来,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与科技革命蓬勃兴起的大背景下,校服作为教育场景的一环,面临着数字化转型、智能化重塑和绿色化发展的变革。校服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达,应该承载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内涵。

观察学校气质、聆听学校主张……伊顿纪德每服务一所学校,都会为其量身定制专属的校园服饰系统。无论是为国际化学校设计的英伦学院风校服,还是为百年公立学校精心打造的“轻中式”款式,都从学校的历史脉络和理念精神中提炼出学校显性文化表达,打造出专属于学校的“流动的文化名片”。

2023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提出以美育浸润学生,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以美育浸润学校,打造昂扬向上、文明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建设时时、处处、人人的美育育人环境。

以校服为切入点,伊顿纪德正在校园里开启一场美育浸润的变革。

“美的第一课”公益项目走进全国多所校园,十余位伊顿纪德“优教育”讲师奔赴现场传递美育、服育、礼仪等。伴随一件件校服,孩子们亲历美的历程,攀登美的阶梯,从外在美的形象、美的着装、美的体态,到内在美的行为、美的心灵,一起拥抱心之美,行之礼。自2019年发起至今,“美的第一课”已累计开设330余场。

从传统制造到科技驱动的跃迁——

数智赋能,焕产业新生

面对千亿级校服市场,苏美达伊顿纪德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推动校服产业从传统制造向科技驱动的“新质生产力”跃迁。

构建“小前端+大平台”赋能型组织,2024年,伊顿纪德与20家中小校服企业合作签约,纳入城市合伙人,共享供应链与数字化能力,实现产业链共生及可持续发展。

打造一站式线上数字校园生活服务平台“伊学团”,伊顿纪德面向注册家长及学校客户,提供线上校服订购及校园日常生活周边产品购买服务,与广大家长用户分享优秀前沿的教育理念。伊顿纪德还联合阿里云为平台配备了10万订单秒级并发的数字中台系统。2024年,“伊学团”小程序上线学校近1400所,注册用户超245万,累计交付校服1400万件,实现线上下单、物流追踪与售后服务的全链路数字化,有效克服行业高峰季校服生产交付难题,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位于南京的智能化仓储物流综合体由伊顿纪德与南京市六合区政府合作打造,占地70亩,包含自动化高位立库、多层平库、质量检验、品牌展示、智能化控制中心等功能。该园区日处理订单量达15万件,库容850万件,通过AI分拣与自动化调度系统,订单从接收至出库仅需数分钟,极大提升交付效率。2023年,该园区支撑品牌营收突破12.5亿元,稳居行业首位。

伊顿纪德通过科技赋能,让校服不仅成为校园的风景,更成为守护孩子们成长的伙伴。护航青少年成长,伊顿纪德与3M、YKK、Trutex、WILLIAM TURNER、Clarks、迪卡侬等国际企业深度合作,打造“高颜值+高功能”的校服。同时,其供应链平台(SCM)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监控,确保从原料采购到成品交付的绿色低碳,让校服在安全性和舒适性上有了质的飞跃。

从公益行动到文化传承的实践——

向美而生,织人文新章

在上海“在之间·优教育”文化空间,值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七十周年校庆之际,一群学子开启了一场独特的美育之旅。学生们利用校服裁损面料、废弃校标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体验UPCYCLE创意手作。在手中绽放新生的织物,恰似播撒在心田的美育种子。

深度服务区域教育生态,伊顿纪德打造“在之间”教师人文空间,上海、常州两地的“在之间·优教育”文化空间,藏书万余册,集公共图书馆、沙龙、展览、工作坊、咖啡馆等场景于一体。作为家和学校之外的“第三空间”,教育人在这里可以终身免费品鉴咖啡、香茗。“在之间”,是献给教育人“读、写、说,问、思、辨”的静谧之所,更是所有爱书之人描摹文化人格与精神长相的理想岛屿。

2024年11月27日,第十一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在厦门开幕。60余场专家报告、18堂“深研课”、56个学校自主创新产品……年会以“新质学校——好的教育是森林的样子”为主题,集聚了线下5000余名、线上数十万教育人参会。

携手蒲公英教育智库,伊顿纪德已经连续八年联合主办国内基础教育年度风向标“未来·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百万名校长、老师、学者共创线上线下学习场域,探讨全球教育创新领域的思想与案例,在连接中重建共生并茂的学校生态。

联合公益组织面向偏乡儿童捐赠新衣,累计捐赠校服55万件,惠及19万余名乡村学生;与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起“故事田”儿童哲学公益项目,依托教育学者朱永新担任名誉主编的国内首套原创儿童哲学童话“酷思熊”丛书,十年来累计惠及7000余所乡村学校、52万名村小师生,搭建美的阶梯并将优秀的价值埋进儿童心中;通过“UPCYCLE弃物再造”项目,将校服生产边角料交给贵州黔东南妇女,以蜡染、扎染等非遗工艺制成文创产品,累计帮助200余名少数民族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6年创收超千万元……将企业发展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伊顿纪德通过公益项目、非遗保护与文化空间建设,探索“校服+”的人文经济新范式。

在苏美达伊顿纪德,一针一线编织的不只是布料,更是美育浸润的文化基因;一组组数据展现的不只是效率,更是传统产业向“新”而行的转型密码。以“校服”为支点,苏美达伊顿纪德正在撬动教育价值与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展,探索校服与美育、科技、人文的深度融合。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艾情 钱海盈

特约通讯员 王云 张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一袭青衿载文脉,数字经纬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