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这个清明假期,菜市场、花鸟市场、古玩市场……这些本以中老年消费群体为主的地方,也成了年轻人的热门打卡地。这些与时尚和潮流似乎“不搭边”的地方,为何能吸引年轻人?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假期进行了探访。
这些市场里年轻人扎堆
想体验江南原汁原味的市井味儿,去哪里?苏州市葑门横街有答案。
4月4日下午两点,葑门横街上脆皮蜂蜜小面包店前又重重叠叠排起长队。店内后厨几人忙着揉面,前厅一人拿出刚烤好的面包,沥下油汁,一人快速切块收银,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头戴簪花身穿汉服的宿迁游客秦眉说,她根据小红书攻略来这里寻找地道苏州市井味儿,“小时候,奶奶在菜场门口买过这种面包,闻着就是熟悉的味道。”
踏上横街的青石板路向里走,印着小舟和人像组成的“葑字”红灯笼高高挂起,乌木色的店铺在左右两侧一字排开。这里有着老街熟悉的感觉:鲜肉、蔬菜、水果、茶叶、钟表、服饰等日常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在这里,拎着咖啡的年轻人排队在等蒜香排骨,雪白的茨菰片前挤满年轻游客品尝……这条老街仿佛正经历着一场奇妙的“代际融合”,既是苏州“老土著”的菜篮子,也成了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
“怎么在鱼缸前拍出‘重庆森林’感港风大片?”搜索社交媒体,这样的提问和答案都在南京夫子庙花鸟鱼虫市场的“打卡”攻略下。
4月5日上午11点,阳光明媚,惠风和畅。夫子庙花鸟鱼虫市场外,私家车将两侧道路乃至梅家廊桥停放得满满当当。
李建兰花卉门前,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博三学生崔弘正在陪3名同伴挑选小盆多肉。“我一直都很喜欢花花草草,来南京读书不久就知道这个地方了,时常来逛逛。”他说,正逢假期,课题组结伴出来逛逛花草很治愈,从学校骑电动车过来只需十几分钟。“他们想要寝室装饰,我想买个大些的绿植放在实验室。”
漫步市场,这里分为花卉、鸟类、水族、宠物猫犬、玉器文玩等几个片区。铺位大多小小的,装修较为陈旧,门面摆放密集。二月绿植门店前,一对母女刚买了巴掌大的一盆日本风信子,白色花瓶、顶上一簇蓝色,小巧可爱。“以前顾客多是中老年人,这几年来逛和买花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二月绿植老板莫南说。
鸟类片区,虎皮鹦鹉、玄凤鸟被挂在显眼位置。宠物猫犬片区,边牧、柴犬等与人热情互动。水族片区更为热闹,一对年轻情侣在为水族箱底部放置豆苗还是牛毛而纠结,一群年轻人举着手机对着玻璃缸里游动的金鱼拍照。“这些宠物的价格都很实惠,看上了直接扫码付款,就可以把它们带回家了。”27岁的程序员张恒说。
“变年轻”的还有古玩市场。老瓷器、老木件、书画、洋钱、首饰……组成的“地摊”铺连成片,虽然有些东西可能沾着灰尘、带着些年代感,但更有一种复古的味道。4月5日下午,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也迎来一拨拨年轻人。“这里的古玩种类非常丰富,旧书、旧货看起来也都很有趣,仔细逛逛说不定还真能捡漏呢!”南京市民罗雅文刚过30岁,她告诉记者,年初刚搬进新家,采用中式古典风格的家装,来这里主要是想淘一些摆件放在家里。
老市场为何成为新型“打卡地”
这些地方,为何对年轻人有了吸引力?
先看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这里自明代以来便是古玩交易的热门地点,年轻人来这里到底逛什么?
“虽然不是很懂古董字画,但走进这里,坐在摊位前的小马扎上,和来自五湖四海的老板们聊聊天,听他们讲述老物件背后的故事。有些热情的老板还会说起自己年轻时的‘风浪’。”罗雅文说,在这里精挑细选一下午,仿佛回到了“人闲车马慢”的从前,这些是网购触达不了的小美好。
再看葑门横街,这条街始建于南宋,位于苏州葑门塘北岸,长约690米,宽不足5米,因其东西走向呈“横”字,故称“横街”。横街商业从明清时期兴起,多为自产自销性质,街上绝大部分仍保留明末清初枕河人家的风情,前街后河、河街并行,现为苏州最具市井气息的一条老街,也是苏州主城区唯一现存的露天沿街菜场。
“最具市井气息”“唯一”的特殊性,已为年轻人前来打卡奠定基础。此外,横街的魅力与美食也分不开。一城一味,一地一食,菜市场堪称一座城市的味觉博物馆。这里是本地人采购时令鲜货的场所:春季的碧螺春、夏天的莲蓬、秋天的螃蟹、冬天的腊肉,四季风物在摊位上轮转。同时,鸡头米、爆鱼、茨菰片、大排等热门小吃以其亲民的价格、独特的风味,吸引了一批批年轻食客慕名前来。
“这几年年轻人多,那主要还是因为好吃的多呀。”葑门横街137号磨粮坊内机器轰鸣,墙上写着润肠、护发、明目、祛湿等多种食疗方子,店主陈志宾忙着将葡萄籽、荞麦、酸枣仁、小薏米等杂粮打成粉末,装袋递给客人。他告诉记者,他专门跟着师父学习了各类食材和药材的作用才开了这家店。“以往我们讲究‘冬补’,冬天生意好些,现在打卡的年轻人多了,加上年轻人也有养生的需求,因此一年四季生意都不错。”
而夫子庙花鸟鱼虫市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曾是老南京人购买盆景、金鱼、鸣虫的聚集地,约十年前搬迁至如今的七桥瓮湿地公园对面,如今成为新的“流量担当”。
夫子庙花鸟鱼虫市场管理部工作人员蒋悦告诉记者,夫子庙花鸟鱼虫市场是南京唯一一家综合性的花鸟鱼虫市场,有200余家铺位,近几年来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且消费主力正是年轻人。“市场能火跟自身特点分不开。一是无门槛无门票,任何人都可以来;二是全年龄段市民都可以找到爱看的内容;三是内容多,无论是花花草草,还是猫猫狗狗,甚至是玉米蛇、鬃狮蜥等异宠都能找到;四是性价比也很高,能多家对比还能还价,体验感很好。”
年轻人需要怎样的消费场景?
前几年,随着“菜场打卡”在社交媒体兴起,葑门横街因原生态的苏式生活场景意外走红。当地政府顺势推出“微更新”计划:修补斑驳的枕河老宅,统一木质店招,增设吴语方言墙绘,但坚决保留摊贩的原始经营模式,既保持生活供给便利性,也增强消费体验新鲜感。
这一保留赋予了横街“不精致”的魔力。褪色的招牌下,戴老花镜的师傅用杆秤称着菱角;斑驳的白墙边,竹筛里晒着的飘出醇香;临河的窗棂下,一盆盆金鱼与鳝鱼共处一摊。这种未经设计的真实感,恰是当下年轻人向往的“人间烟火”。
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同样几经变迁,曾历经黑市传奇与四次搬迁,如今在安品街77号打造出7000平方米沉浸式淘宝空间,二期更扩容至逾万平方米,古玩交易氛围愈发浓厚。
“一到节假日,这里有200多个摊位,大家从天南海北淘到的老物件在这里集聚市场,承载着城市记忆和一代代人的回忆,像邮票、老相机、怀表等,甚至还有活字印刷版本的典籍,80后、90后童年最喜欢的连环画在这里都能寻觅到踪迹。”摊主老布告诉记者,此外,“捡漏就在地摊捡”,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年纪,人都喜欢探秘,在地摊上“淘宝”具有不确定性和未知性,古玩市场正是这样一个兼具情感链接和刺激心理的市场。
花鸟鱼虫市场虽不像葑门横街和朝天宫古玩市场自带历史文化和情怀的加持,但胜在市场里的“活物”给年轻人带来“疗愈”。
“进来之后整个人一下子就放松了。工作压力大,看看绿植、看鱼游来游去能放松,去去班味儿。”家住附近的95后职场新人杨曼经常在周末约上好友到花鸟鱼虫市场里闲逛。“这是个能治愈心灵的好地方。出去玩人挤人,不如来这里,既能嗅到大自然的清香,又能和小动物们互动,让身心得到放松。”
而面对年轻人这批新客群,市场里的商户们也主动求变,打造更加适合年轻客群的消费环境。“我从年轻人身上学到一个东西:讨厌‘重复消费’。他们不喜欢重复买便宜货,更愿意为好东西买单,且审美水平更高。比如月光美人、意式拿铁、藏宝图等小众蝴蝶兰就很受欢迎。已经有四五十个南京艺术学院的学生主动加我微信,了解新进的花。”已经开店2年多的莫南,仍在不断根据年轻人的消费需求调整业态,目前店内主营各色蝴蝶兰及蕨类,既有大盆用于家庭装饰,也有小盆用于书房、办公室装饰。
眼下,夫子庙花鸟鱼虫市场内的三块珠宝主营和田玉销售,夫妻俩开通抖音直播,至今已有7.6万粉丝;爬爬纪元则推出“5种店内物种上手互动+1种喂食”爬宠互动项目,受到喜爱;葑门横街陈志宾店内,护发的食疗方子最受年轻人欢迎,但由于杂粮打成粉末较重,不方便携带,现在也开通了微信线上购买、邮寄到家的服务。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洪叶 颜颖 文/摄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