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通州区举办清明主题活动

  本报记者 池阳

  清明时节既是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也是万物生长、拥抱自然的踏春良机。近日,通州区委宣传部举办了“情系副中心·清明寄相思”2025年通州区“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邀请嘉宾在线上演播室和台湖公园分会场带来了丰富的传统知识科普和文艺表演。

  同时,通州区各街道乡镇也在清明期间举办了各类活动,让居民在身边就能感觉到传统文化。

  普及传统文化

  “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通州区文史专家池源在活动上介绍了清明节的由来,从早期强调春耕春种时节,到和寒食节时间接近,逐渐合二为一的历史发展脉络。

  “我们都听过‘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体现了清明节在农耕方面具有的标志作用。寒食节则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寒食也成为清明的别称。寒食节的习俗融入清明,形成了清明节不动烟火,扫墓祭祖的习惯。”池源介绍,清明节的历史脉络不仅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实例,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重自然、珍视生命、缅怀先人的文化传统。

  过传统节日离不开符合时节的吃食,清明节该吃些什么呢?“早年间,北方的老百姓在清明节会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食物,南方的居民则会食用青团和糯米糖藕。”池源说,除了节日特色食物,时节还与中医饮食理论紧密相关。按照中医理论,春季是适宜食用多种食物的季节,尤其可以选择具有保肝护肝的,如西红柿、柑橘等,有助于肝脏解毒,富含VC的食物。

  踏青天正蓝

  “清明节”得名源于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通州区近年来自然环境持续向好,1至2月,全区PM2.5累计浓度同比改善28%,累计优良天数达53天,同比增加3天,蓝天白云正逐步成为副中心常态。

  活动上,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吕晓飞做客直播间,介绍了副中心为了天蓝水绿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目前,全区新能源交通工具进一步普及,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近90%,物流园区新能源车使用比例达61%。”吕晓飞说,通州区将继续深化源头治理,扩大基坑气膜技术应用范围,巩固“副中心蓝”。

  同时,吕晓飞呼吁居民积极践行绿色文明祭扫理念,以低碳环保、绿色文明的方式寄托哀思,传承孝亲敬老、慎终追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采取鲜花祭扫、网络祭扫、植树缅怀等方式,让思念绵长。”

  文化活动丰富节日生活

  活动中,台湖公园分会场的文艺表演和区融媒体中心主持人带来的诗歌朗诵诠释出清明节丰厚的文化底蕴。原创舞蹈以轻快灵动的舞步、优美舒展的舞姿,生动描绘出大自然的魅力与台湖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京剧表演用婉转悠扬的唱腔展现了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通州运河朗诵艺术团的朗诵节目让观众在激昂饱满的情感中,一同感受英雄们的英勇事迹与崇高精神……在台湖分会场欢腾的民俗舞龙中,活动落下帷幕。

  与此同时,通州区各街道乡镇也开展了丰富的节日活动。

  在马桥大集上,以“民俗文化焕新潮 京畿古镇展新貌”为主题的2025年马驹桥镇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数百位居民参加,数米长的舞龙、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器乐演奏、轻盈灵动的民俗舞蹈等节目轮番登场,小车会表演更是用幽默滑稽的表情动作引得笑声阵阵。

  通运街道在辖区内开展了系列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活动中不仅有文明祭扫与安全主题宣讲,更有低碳青团制作教学与实践。居民们使用糯米皮、豆沙馅、蛋黄馅等材料,在现场讲解和示范制作步骤后亲自动手做出了一个个圆润的青团。

  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清明期间,通州区以纪念先人、缅怀先烈,亲近自然、保护生态等主题,通过举办祭扫、踏青、诗会等活动,引导居民慎终追远、感恩惜福,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为区域培育了文明健康的节日风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通州区举办清明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