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韩雯)昨日从市民政局获悉,清明假期,全市227家殡葬服务机构接待现场祭扫群众83万人次。鲜花代替烟火、灯火延续牵挂,网上祭拜也能温暖传情,如今“无烟祭扫”已成为风尚,让清明节更加“清洁明净”。
倡导文明新风,践行绿色祭扫。清明假期三天,市第一、第二殡仪馆每天上午举办两场“清风行动——都市文明 集体共祭”主场活动,不抱骨灰盒、不烧纸,在鲜花簇拥下,伴随轻缓音乐,由专业主持人诵读追思词,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无限思念。
“我们是从3月底开始接受集体共祭主场活动报名,没想到报名通道刚一开通,报名群众就络绎不绝。”市民政局殡葬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清明假期,我们开展了6场集体共祭活动,300多名群众前来祭奠亲人。”市第一殡仪馆工作人员孙建方向记者介绍,“今年,我们给群众提供了更暖心的服务。除了茶歇区外,还特别设置了时空墙和时空邮箱,让文字成为连接生者与逝者的纽带。”
对于未能报名参加集体共祭主场活动的群众,市第一、第二殡仪馆还开设了循环场次,免费提供文明共祭场地,祭扫群众可随时参与文明共祭活动。
为了引导文明祭扫,也为了满足年龄较大、行动不便,难以到现场祭扫的群众需求,清明假期,我市一些社区还开展了“清风行动——都市文明 集体共祭”社区活动,献一束花、敬一杯茶、写一封信……带给思念一个安心的归宿。与此同时,市民政局官网、“天津殡仪服务”微信公众号、“津心办”App等网上祭扫平台也推出了网上祭扫服务,为群众缅怀亲人提供了方便。据统计,清明假期网络祭扫平台服务祭扫群众485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