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桂忠〛
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就是“要改进调查研究”,直击“盆景式调研”“打卡式走访”等积弊。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精准把握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梳理基层突出问题,坚决革除调研形式主义,提升决策质量与效能,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入人心、扎实开展。
调查研究是谋事、成事的根基。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切不可刻舟求剑、闭门造车、异想天开,唯有全面深入调研才是正途。近年来,各级在调研方面投入诸多精力,领导机关频繁奔赴基层,参与人数与调研次数持续增长。然而,部分调研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影响了决策质量与效益。具体表现如下:
“先入为主”式调研。部分人员为打造经验、追赶潮流,在办公室预先构思,再到基层找例证。提前拟定题目、框架,规划“时间表”“路线图”,选定“目标人”,到基层匆忙收集素材便返回,调研沦为印证自身观点的工具。
“盲人摸象”式调研。这类调研重点轻面,以偏概全,机械解读、断章取义,只见局部不见整体,无法全面把握事物本质。缺乏系统思维,难以做到依法科学精准,获取的信息片面,易陷入误区。
“蜻蜓点水”式调研。人在基层,心未下沉,走马观花、浮光掠影,靠道听途说获取信息。或是主观臆断,或是依赖逻辑推理,得到的多是二手、三手材料,工作作风不扎实。
“嫌贫爱富”式调研。一些调研者开展工作时“嫌贫爱富”,只愿看成绩,不愿碰问题。某些受关注的调研点位接待任务繁重,成了“专业户”;而交通不便、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难推进的地方却无人问津。
“好好先生”式调研。部分调研者怕揭露本系统、部门、单位问题而影响政绩,只听顺耳话,对逆耳忠言和负面情况视而不见。面对矛盾绕道走,甚至把问题包装成业绩,不愿做“恶人”。
“半篇文章”式调研。这类调研多停留在口头上和纸面上,转化为决策和效益的少,存在调而不研、研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的现象。有的调研虽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但仅停留在口头和报告中,将调研目的与成果简单等同于一份报告。
调研中的形式主义危害严重,轻则劳民伤财、损害形象,重则误导决策、失信于民。若任其发展,将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催生脱离实际的“头疼文件”“奇葩政策”,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迟滞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因此,必须坚决根除调研形式主义,才能掌握真实情况和民情民意,提升决策质量与效益。
提高调研认识,紧握制胜法宝。无数事实证明:中国革命的每一次成功,都离不开调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每一步探索,都镌刻着调查研究的印记;我们社会主义巍巍大厦的基座之一,也是调查研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挑战,调查研究对破解实践难题至关重要。要大兴调研之风,通过调研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使调研与中心工作、决策需求紧密结合,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推动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的完成。
掌握调研方法,探寻科学路径。“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调研工作复杂,既需投入时间和精力,又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选择调研方法应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事制宜,不可拘泥,要取长补短、综合运用。一方面,要坚持传统调研方法,如典型分析法、实地走访法、蹲点调查法等,这些方法直观真切,应继续发扬;另一方面,要积极掌握新调研方法,顺应信息化潮流,运用网络调查、大数据调查等手段,提升调研效率和质量。将传统与现代调研方法结合,协同运用微观与宏观调查、定性与定量分析,能更客观、全面、深入地把握现实情况。
改进调研作风,秉持务实态度。作风影响调研成效。调研如同种庄稼,容不得掺假。开展调查研究要改进作风,求真务实,确保质量和实效。要带着问题扎根基层、深入群众,不达目的不罢休。领导干部应多去分管领域基层一线,特别是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推进难的地方,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坚决杜绝形式主义,防止走马观花、浅尝辄止,防止稍有收获就沾沾自喜、以偏概全。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要梳理形成问题、责任、任务清单,明确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
端正调研态度,永葆赤子之心。“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态度是做好工作、解决问题的关键,调研首先要端正态度。态度不端正,调研就会脱离实际,难以获取真实情况和真知灼见。调研前不要预设框框,不先入为主听意见,要虚心向调查对象请教,拜他们为师。廖俊波、黄文秀、兰辉等一大批新时代党的好干部,全身心投入调研,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创造了人民记得住的业绩。坚持深入实际,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扑下身子、沉到一线,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了解真实情况、发现真实问题。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发挥调研作用,实现成果转化。深入基层调研后,整理材料、汇报成果固然重要,但不是最终目的。调查研究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规律,解决问题。搞好调研是上篇文章,以调研成果指导工作是下篇文章。只重视上篇忽视下篇,上篇努力就会白费,文章就会半途而废。要善于运用调研成果指导工作:一是加强具体指导,对调研反映的情况,总结经验、沟通情况、指出问题,做好传帮带;二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基层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要提供到位服务,职权范围内的事主动解决;三是推动成果进入决策,对群众普遍反映的意见和要求,实事求是向上反映,作为制定、完善政策的依据,让调研成果在更高层次发挥作用。
当前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坚决根除调研形式主义,提升调研水平和决策质量,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满足群众期盼。党员干部要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务实态度投身调研,以高质量调研成果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在调研实践中磨砺本领、增长才干,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华彩篇章。
(作者系中共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