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徒步9.8公里聆听历史的回响!南京这所高中坚持16年开展“行走的思政课”

转自:扬子晚报

当年轻的身影与沉重的历史相遇,当00后的青春誓言与30万遇难同胞的无声呐喊共鸣,南京市雨花台中学这群高中生们用坚定的步伐诠释了铭记的意义。4月3日,南京市雨花台中学两校区高一年级部全体师生、学校党员教师、家长志愿者及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成员齐聚校园,共同参与“步履铭心·和平毅行”清明徒步祭扫活动。这场9.8公里的行走不仅是对体能与意志的考验,更是一次穿越历史、缅怀先烈的精神洗礼。

用脚步丈量历史,以行动守护记忆

记者了解到,清明徒步祭扫活动是雨花台中学坚持了16年的一项传统活动,每到清明时节,学校都会组织高一学生徒步9.8公里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用这种方式缅怀先烈,铭记历史。

当天活动开始前,雨花台中学党委副书记刘梅为同学们做动员讲话。她鼓励学生们以最饱满的热情、最坚定的信念,完成这次意义非凡的徒步,让这段经历成为火红青春调色板上最鲜明的记忆。

随着校党委书记赵光辉宣布出发,队伍以整齐的队列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行进。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提前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和准备。活动中,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与学生并肩同行,党员教师全程护航,彰显了代际间的责任传递。在学工处、高一年级部班主任和交警的护送下,“金陵先锋”南京市退役军人志愿者和600名师生徒步9.8公里,走过紫荆花路、雨花南路、兴隆大街、云锦路、水西门大街,历时3个小时,来到位于江东门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奠遇难同胞。徒步过程中,师生们相互扶持,共同克服困难,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坚定和力量。这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挑战,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数字背后的沉重:30万次重复的永别

抵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后,全体师生在公祭广场列队站立,祭扫仪式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正式开始。纪念馆庄严肃穆,松柏苍劲,笼罩着无尽的哀思,雨中高一(11)班金雨晨带领同学们默哀一分钟,这一分钟虽然短暂,但是难以平息无辜怨魂的愤恨,这一分钟又很漫长,凝聚着晚辈对过往的追思和对未来的警惕。60秒默哀毕,学生代表向遇难同胞敬献花圈和鲜花,尽管十分疲惫,同学们依然队列整齐,身姿笔挺,整个现场庄严肃白色的花束在石壁下静默,“遇难者30万”的黑色文字,在无声地诉说,中华民族蒙受的冤屈与痛楚。

“在南京大屠杀那段黑暗时光里,也有无数的英雄挺身而出,尽管力量悬殊,可他们依然用自己的身躯去抗争,去守护每一寸土地,守护还在挣扎的同胞。”站在先辈们的墓前,雨中岱山校区高一年级的梁子歌同学感慨良多。他说:“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我们从过去吸取教训,明白和平的珍贵,懂得只有国家强大,民族兴盛,我们才能真正守护住我们的家园,守护住每一个人的幸福。”

“有些路,必须用脚走过才能让心记住。”雨花台中学的诸雯莉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她动情地说道:“今天我们徒步的酸痛,是在提醒自己:前人用血泡铺就的路,不是让我们跪着哭泣,而是要让我们懂得站着去奔跑!不把愤怒留存于表面的刹那,而要将责任写进无限可能的未来——用00后独有的时代方式,让记忆永远保持呼吸,让三十万星光永远不灭!这才是今天,我们用大约两个小时,徒步9.8公里立足于此的真正意义!”

记者了解到,雨花台中学坚持将徒步祭扫作为高一学生的“成长必修课”,与高二学农、高三成人礼共同构成“青春三部曲”。16年步履不停,雨花台中学以行动诠释教育的深度。当历史的警报声与青春的脚步声共鸣,我们看见:铭记,从来不是停留在纸页上的符号,而是一代代人接续传递的火种。

通讯员 来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校对 石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徒步9.8公里聆听历史的回响!南京这所高中坚持16年开展“行走的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