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魏承亿 雷蕾 通讯员 李玉清
编者按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近年来,兵团各师市社区聚焦居民实际需求,积极整合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运动赛事到广场舞,从读书会到非遗手工体验……丰富居民业余生活的同时,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提升了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在社区打造“10分钟健身圈”
前不久,在二师三十八团昆仑社区,一场场乒乓球比赛打得火热。赛场上,居民挥动球拍,发球、接球、扣球,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小小的乒乓球在球桌上快速穿梭,划出一道美丽弧线。
“现在社区经常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结识朋友,这样的活动越多越好。”昆仑社区居民禄娟娟说。
河北花苑社区居民王静前不久发现,小区旁边的空地成了休闲锻炼的好地方。“小区旁的空地上多了一些智能健身器材,买菜回来,还能顺便过来运动一下,让我们家庭主妇也多了锻炼的机会。”王静说。
近年来,二师铁门关市着力解决健身场地短缺、体育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工程,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让广大职工群众就近就地享受运动乐趣。
“去年,我们利用社区街角空地打造‘10分钟健身圈’,投入439万元增设小区户外健身器材,新建24个室内外乒乓球场地,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休闲健身。”二师铁门关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综合科科长赵宏军介绍道,目前该师市体育健身设施免费开放率达100%,满足了职工群众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
沉浸式体验优秀传统文化
“王奶奶,这种斜纹布料要顺着纹理剪。”
“这种袖口的花边可以加个盘扣。”
……
3月28日,在六师五家渠市北海东街社区活动室内,30余名居民齐聚一堂,以针线为媒,共同学习民族服饰制作技艺。
活动现场,五彩斑斓的布料、样式各异的裁剪工具整齐摆放,居民们围坐在一起,听老师详细讲解民族服饰的设计元素、色彩搭配及文化寓意,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理论知识讲解结束后,居民们纷纷拿起裁剪工具,在布料上细心剪裁。大家相互交流、互相帮忙,剪刀在布料上“咔嚓”作响,不一会儿,一件件美丽的服饰便呈现在眼前。
“这是我做的毡帽。今天我不仅学到了剪裁技艺,更学到了很多文化、历史知识。”社区居民王云云开心地说。
“此次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居民亲身感受并认识中华民族丰富的服饰文化,促进了居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后续我们还将举办民族服饰巡展、传统技艺培训等系列活动。”北海东街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王喜悦说。
社区活动室成了“大学堂”
“刚退休那会儿,我一下子闲了下来,感觉生活没了方向。没想到,社区活动让我的生活重新热闹起来!”4月1日,五师双河市明珠街道黄河社区居民李怀新感慨道。如今,她的生活丰富多彩,而这一切,都源于社区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刚退休时,李怀新每天除了吃饭、看电视,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说社区活动室有各类活动,便前去一探究竟。
“刚进去,就看到有人打乒乓球、下棋,还有人排练舞蹈,特别热闹。”李怀新回忆道。她很快被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感染,尝试参与乒乓球活动。渐渐地,她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每天相约在活动室切磋球技。
和李怀新一样,社区居民王新华的生活也因社区活动发生了巨大变化。“社区活动室真是个好地方!不出社区就能尽情放松。”王新华笑着说。王新华参加的是舞蹈活动,一开始,她手脚不协调,动作僵硬。但在大家的鼓励下,她逐渐掌握了舞蹈技巧。
为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黄河社区积极整合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将闲置空间改造成舞蹈室、书画室和阅览室,还开设特色兴趣课程。
王新华报名参加了书法课,从最初连毛笔都拿不稳,到如今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她感慨万分:“社区活动室就像家门口的‘大学堂’,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社区组织的太极、烹饪等活动,王新华每次都积极参加。“和大伙一起学做美食、打太极,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王新华说。
如今,黄河社区活动室成了居民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让大家“走出来”“动起来”“乐起来”,邻里关系也更加融洽。
“社区会持续发挥服务作用,打造综合性文化家园。”黄河社区党总支书记段圻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