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网
中国人民银行昌吉州分行联合5部门近日正式发布《金融支持昌吉州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以系统性金融创新牵引区域经济绿色变革。《实施方案》通过构建特色化绿色金融体系、创新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产品矩阵,全力助推“双碳”战略落地,打造全国绿色金融改革示范样本。
《实施方案》锚定2025年—2029年发展周期,创新提出“战略目标—重点领域—服务体系—风险防控—机制创新”五维实施框架。围绕工业体系绿色升级、能源结构清洁转型、绿色低碳农业和服务业价值转化等6大核心领域,部署15项重点任务及配套4项组织保障措施,助力昌吉州经济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亮点在于打造“1+3+6+N”昌吉特色绿色金融体系。即1个数字底座,健全完善碳账户服务平台,实现企业碳排放数据动态监测;3库联动,指建立绿色项目库、转型项目库及企业主体库精准对接;6大攻坚领域,指聚焦工业、能源、绿色低碳农业和服务业、交通、建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昌吉州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N项创新,指推动绿色转型金融标准研发应用及碳金融等产品创新,培育壮大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根据《实施方案》规划,昌吉州金融机构将建立绿色信贷专项通道,对新能源基地建设、工业绿色化转型等重点工程实施差异化授信政策。同步探索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等创新工具,重点支持光伏制氢、碳捕集技术应用等前沿产业项目。
中国人民银行昌吉州分行负责人表示,该《实施方案》构建了“政策引导—标准建设—产品创新—风险防控”的全周期服务闭环,预计将带动超百亿资金注入绿色产业。通过建立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和转型风险压力测试机制,确保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稳健发展,为全国资源型地区低碳转型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业内专家指出,作为国家能源战略基地,昌吉州此次创新实践突破了传统绿色金融聚焦新兴产业的局限,首创性将转型金融深度融入传统产业改造,形成了“标准引领+科技赋能+产品创新”三位一体的改革范式,对西北地区绿色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