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全球第一!一位女CEO带队IPO了!

做酒店机器人的云迹科技要上市了,但背后全是“雷点”。

1. 公司是干啥的?

酒店送物机器人扛把子:在万豪、洲际等3万多家酒店里送外卖、送毛巾的机器人,基本都是它家的,市占率全球第一。

冬奥会一战成名:2022年冬奥会期间派机器人去奥运村干活,单日服务10万次,零故障。

技术亮点:搞出能换工具、能协作的机器人“UP”,还有酒店专用AIHotelGPT”。

2. 成绩单:年入2.4亿,但亏得更狠

收入涨了:2024年赚2.45亿(比前两年涨了快1亿),毛利率提升到43.5%(主要靠软件拉高)。

但亏麻了:三年累计亏8.15亿,2024年还亏1.85亿。

致命伤:80%收入靠卖酒店机器人,一台均价从13万跌到2万,卖越多亏越多。

3. 资本局:腾讯阿里捧场,但对赌逼上市

融资狂魔:10年融了12亿,腾讯、阿里、联想、携程全砸钱,估值41亿。

对赌危机:签了协议必须18个月内上市,否则要还投资人18.7亿(账上只剩1亿现金)。

股东撤退:海航创投已清仓,创始人团队偷偷减持,资本耐心快到极限。

4. 大雷区:技术空心化,CTO跑路

专利注水:近千项专利多是“可换仓模块”这种硬件设计,核心AI算法靠腾讯阿里外包。

CTO跑路:技术大佬林小俊2024年底离职创业,团队技术底子被质疑。

新故事难讲:想拓展医疗、工厂,但竞对价格更低,自己非酒店收入只占17%

5. 上市算盘:去港股赌命

A股不要,转战港股:2022年冲科创板失败(亏损太大),现在蹭港股“未盈利科技公司”政策(18C规则)。

画饼续命:募资说要搞医疗机器人、攻欧美市场,但现实是账上钱只够烧7个月。

一句话总结:云迹科技靠酒店机器人做到市占第一,但本质是“亏钱卖硬件”的苦生意,技术护城河不深,资本对赌逼着上市续命。去港股能不能成?大概率是投资人和创始人的最后一搏。

云迹科技控股股东及创始人支涛女士背景解析

一、控股股东结构:支涛女士实际控制36.52%投票权

支涛通过直接持股+有限合伙平台+投票权委托三重架构强化控制权:

直接持股:持有公司9.73%股份,对应同等比例投票权。

通过云迹天使管理平台控制:

作为平台普通合伙人(GP),控制其直接持有的7.08%投票权;

其他投资者将5.07%投票权委托该平台行使,合计控制12.15%

个人投票权委托:外部股东将14.64%投票权直接委托支涛行使。

总计控制36.52%投票权,形成高度集中的决策权。

二、创始人支涛女士背景:技术与管理双料领军者

职业履历:

行业经验:15年自动化领域深耕,曾担任北京英维思科技CEO2008-2013),2014年创立云迹科技并任CEO2025年转任总裁兼董事长。

现职:执掌云迹科技及多家子公司(如安徽云之迹、上海人云)董事职位。

技术权威与行业地位:

技术奖项:2019年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中国AI领域最高奖)、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

行业职务:

中关村双创服务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理事长;

中国饭店协会酒店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

教育背景:

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学学士(1993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2003年),兼具技术与商业视野。

三、控制权优势与潜在风险

优势:

决策高效:集中控制权保障战略执行连贯性,尤其在IPO关键期;

创始人权威:支涛的技术背景与行业资源助力公司技术落地与商业化。

风险:

控制权依赖外部协议:

14.64%投票权依赖委托,若协议终止或股东反水,控制权稳定性受冲击;

云迹天使管理平台中LP可能因利益分歧挑战GP决策。

治理透明度争议:

创始人“一股独大”可能引发中小股东对关联交易、战略独断的质疑;

需平衡资本引入与股权稀释间的矛盾。

四、创始人角色与公司前景关联

技术商业化关键:支涛的自动化行业经验与AI技术积累,是云迹从酒店场景向医疗、工厂拓展的核心驱动力;

行业资源背书:行业协会职务与奖项提升公司信誉,有助于获取客户与政策支持;

挑战:需解决技术空心化争议(依赖外部AI支持)、跨场景落地能力验证及持续亏损压力。

总结

支涛女士以技术权威+资本控制力双重身份主导云迹科技,其个人声望与治理架构短期内为公司提供稳定性和资源支持。但长期需警惕控制权过度集中引发的治理风险,以及创始人能否在技术突破与商业化间实现平衡。对于投资者而言,支涛的领导力与战略眼光将是评估公司IPO价值的关键因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全球第一!一位女CEO带队IPO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