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人的意识如何产生?我国科学家有新发现

人的意识如何产生?从古典哲学到现代科研,人们对此的思考、探究从未止步,但长期疑团莫释。迈入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对自身的关注和审视比以往更加深入,相关研究也进一步突破。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单位科研人员合作,成功揭示出人类大脑调控意识体验的重要机制,为理解人类意识的神经基础提供了新见解。研究成果于4月4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

图为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科研团队对人的意识研究示意图。(受访者供图)

触景生情、举一反三、心驰神往……人类的意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以往的意识研究主要聚焦于大脑皮层,对丘脑等大脑皮层下的结构研究较少。传统观念认为,意识体验产生过程中,丘脑仅负责将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皮层进行加工,并未直接参与信息处理。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张鸣沙说,团队深耕多年,创新心理学研究范式,运用眼动追踪技术、人类立体定向脑电图技术等开展实验。结果发现,人在接收到视觉信号并产生意识体验时,相比位于大脑皮层的前额叶,丘脑高级核团产生的电信号时间更早、强度更高。

“这就证明,人的视觉意识并不是由单一脑区调控,而是由丘脑和前额叶等组成的大尺度神经网络环路来调控。”该科研团队成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博士生房泽鹏说,在意识产生过程中,丘脑的板内核、内侧核要比腹侧核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丘脑高级核团对前额叶活动起到了调节作用。

张鸣沙表示,该成果不仅在理论上加深了对人类意识神经基础的理解,也有望助力对临床上意识障碍病人(如“植物人”)残存意识的精准检测与干预治疗,还可能为人工智能研究带来启发。

原标题:《人的意识如何产生?我国科学家有新发现》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夏徐寅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新华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人的意识如何产生?我国科学家有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