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小平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城霖
“结婚证丢了几十年了,今天终于补领了新的。”4月2日,达州市达川区万家镇万家社区广场上,年近八旬的万家镇三星村村民陈家安、赵桂菊老两口拿着补领的结婚证开心不已。
两人于1971年8月登记结婚,后因保管不善导致结婚证遗失。由于平时基本用不上结婚证,几十年来,他们并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直到两年前儿子生病去世,老两口得知他们符合申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的条件,但申领补贴需要提供结婚证等证明材料。“只有城里的婚姻登记处才能办理新证,路途较远,加上我们年龄大了,就打算放弃。”陈家安说,他们家距县城约40公里,坐班车来回得大半天。
老两口能顺利拿到新证,得益于达川区今年启动的“宜美融治·共享方舟”行动。该行动推出健康护航、法治惠民、产业助力、就业暖心、政务服务、民情接访等十大行动,组织11个部门分列服务项目清单,每周下沉到乡镇集中开展服务。结婚证补办服务是其中的一项内容。
“现场带的电脑接入了四川省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如果档案资料完整,我们直接就可以录入信息、制发新证;如果档案缺失,需要村(社区)出具相关证明。”达川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王小飞告诉记者,近年来补领结婚证的情况越来越多,已占登记中心日常业务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当天,从8时30分到12时30分,4名窗口工作人员为23对夫妇补办了结婚证,其中大多数是六七十岁的老人。
“由于离城较远、交通不便,再加上种着庄稼、养着家畜,如果不能安排好家里的农活,又没有年轻人陪同,老年群众到城里补领结婚证存在实际困难。”达川区万家镇镇长李博说,政务服务下沉为群众解决了麻烦事。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除结婚证遗失需要补领之外,不少老年群众还面临结婚证信息不完整或者信息为手写等问题。其中,一对1991年领取结婚证的夫妻,证件上有结婚证字号、结婚登记照、出生年月、发证日期和发证机关印章等信息,但缺少二人身份证号这一关键信息。
“如今,无论是法律关系还是财产关系的确认都需要结婚证。虽然合法取得的结婚证都具有法律效力,但在实践过程中,没有载明完整身份信息或手写的结婚证往往很难得到确认。”达川区民政局副局长刘巧说,随着经济社会活动活跃和法治观念增强,群众补领结婚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
婚姻登记通常在县级或以上级别的民政部门设立婚姻登记机关。目前,达川全区的乡镇都不具备婚姻信息录入和制发结婚证的条件。当地以“宜美融治·共享方舟”行动为契机,抽调工作人员把“上门补证”服务全覆盖到每个乡镇,利用场镇“赶场天”为群众补办结婚证。同时,达川区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探索在部分人口集中的中心场镇建设合规的服务点,为群众提供补办服务。
去赶场,顺路补领结婚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去赶场,顺路补领结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