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深度解读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解放美国还是祸害世界?

来源:经济学家圈

解读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解放美国还是祸害世界?

崔传刚

新经济学家智库特约研究员

美国时间42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全世界执行全面的新对等关税政策,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众所周知,特朗普征收关税不是新闻,但怎么征收,征收多少,尤其是这些新关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却一直在扰动着全世界的心弦。简而言之,大家担忧的是确定性中的不确定性,而渴望的是从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

本文试图要回答的恰恰就是这个问题——特朗普的新关税政策,到底是真的会如其所宣称的“解放”美国,还是会给世界带来灾难? 我们会通过简单梳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来尝试对此做出回答:

首先是对本次关税的具体内容和实质内涵做概括性的描述。我们会发现,对等关税的本质早已不是关税本身,而是演化为一种战略性的保护主义工具,变成了一种涵盖经济、政治和地缘战略目标全面经济武器。

其次我们会探讨特朗普关税政策的目的和逻辑。无论我们认为关税这种举措有多么荒谬,我们都需要认识到,减少逆差和促进制造业回流是关税政策的一个严肃出发点。除此之外,我们也需要从美国国内政治和全球地缘政治以及历史周期的角度去思考关税。

之后我们会探讨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影响及变化可能性。对于特朗普而言,关税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对于信奉“交易艺术”的特朗普而言,关税政策的变化空间很大,此外,外部环境也会影响特朗普关税的实施情况。我们会从三种假设的场景入手去分析各种不同的结果。

最后我们会讨论特朗普关税政策对中国的可能性影响以及中国的潜在对策:中国不仅会更加自信地应对特朗普关税,而且也是影响特朗普关税政策走向的重要变量。

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及其本质

202542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标题为《通过对等关税调节进口,以纠正导致美国商品贸易持续巨额赤字的贸易行为》。该命令旨在通过大幅调整关税政策,应对美国长期的贸易逆差问题,保护国内产业并提升经济安全。

新政策的核心,便是所谓的“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具体措施包括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并针对特定国家加征更高的税率,以匹配其对美国商品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例如,中国商品将面临额外34%的关税,欧盟为20%,而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非《美墨加协定》合规商品则维持25%关税,与边境安全和毒品问题挂钩。部分例外情况包括能源和半导体等国内供应不足的商品可获豁免,《美墨加协定》合规商品则享受优惠待遇。

对等关税一直是特朗普贸易政策的核心理念之一。早在2015年第一次竞选美国总统期间,特朗普就开始提及对等的概念,并多次无理地指责中国、欧盟等对美国商品征收高关税。当时的他就承诺,如果当选,一定要利用对等关税来促进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公平。特朗普上任后,对等关税开始从政治口号变为行动,而在其担任总统的过程中,这个对等的涵义也越来越复杂。渐渐地,特朗普口中的“对等”不再只是税率的匹配,而是开始融入非关税壁垒(如增值税、货币操纵、环境或劳工标准差异等),贸易逆差,甚至还开始加入对经济主权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考量。 换句话说,现在的所谓对等关税政策,早已不是简单的“以牙还牙”式关税报复,而是演变成为了一种涵盖经济、政治和地缘战略目标的全面经济武器。

特朗普的新关税政策出炉后,很多媒体都在讨论特朗普这个针对不同经济体的关税税率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研究了半天的结果是,白宫很可能就是用美国对某国贸易逆差÷美国从该国进口额÷2”这么一个简单粗暴甚至有点无厘头的公式推导出来的。网友们借机讥笑美国政府是个草台班子,但这件事本质上还是和特朗普对所谓“对等”的定义有关系。

事实上,在美国看来,真实的关税税率根本就不重要,或者说没那么重要。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美国声称,根据其上述神奇的公式,他们得出中国对美国的关税税率高达67%,但实际上,市场一般认为中国对美国商品的整体关税只有7.5%。美国随便编造一个数字,然后根据这个数字要求对等,这就是整个对等关税的核心故事,在这里,关税只是一个由头,一个幌子。

从特朗普的第一任任期到如今,“对等关税”概念一直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始终以保护主义为核心,以经济民族主义为驱动,强调通过关税壁垒重塑贸易平衡,保护国内产业。

第二,始终赤裸裸体现出特朗普和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美国不惜动用行政权力来削弱多边贸易体系,其目的就是要凸显“美国说了算”的霸权本质。

第三,将经济手段政治工具化。关税不仅是经济手段,更是实现政治目标的杠杆,是选票机器,是谈判筹码。

总之,特朗普的“对等关税”表面上追求“公平”,实则是一种战略性保护主义工具。“对等”不是精确的镜像复制,而是白宫根据政治需要、经济目标和模糊算法定义的灵活概念。这里的对等真的和国际贸易的现实没多大关系,相反,它可能更是特朗普“交易艺术”的体现,并带有特朗普个人“赢者通吃”的谈判风格。

对等关税是特朗普的大棒,而且随着他第二次的上台,这根大棒也开始“精准打击”变成“全面扫荡”,其范围和税率均已经近似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和特朗普的关税1.0相比,这次的关税2.0明显更为激进,也更具战略性。

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和8年前不同,美国和整个世界的形态早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客观地说,特朗普的关税1.0对全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冲击还并不算太大,在当时没有导致明显的巨大全球贸易风险,对美国本身也没有产生过于严重的影响。但时也易也,如今的美国正在面对着更大的通胀压力,全球供应链早已发生了重构,国家间的力量对比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内外因素叠加起来,足以让我们对这个新版的对等关税政策产生一些新的忧虑:它的威力确实变大了,但破坏力是不是也会变得更强?相比第一任期的“试水”,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关税策略越来越像是一场“豪赌”。

特朗普的加税目的和逻辑

尽管经济学家一直在批评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违背经济学基本原理,但特朗普依然为其举动找到了充足的经济、政治、地缘政治以及历史根源。

42日白宫发布的行政命令对此次加税的经济理由做了迄今为止最为详细的论述。在这篇长文中,美国政府强调,在国际贸易中,美国一直在产生巨额且持续的货物贸易逆差,而这种逆差“导致了美国的制造业基地空心化,抑制了美国扩大先进国内制造能力的能力,破坏了关键供应链,并使美国的国防工业基础依赖于外国对手。”

在文章中,美国对其亲手主导建立的战后国际经济体系提出了质疑。他们指责,战后国际经济体系本应秉承互惠原则,但在执行过程中,美国却被其他经济体钻了规则的空子,占尽了贸易上的便宜,而正是“这些结构性不对称导致了美国年度商品贸易逆差巨大且持续。”

美国认为,巨大的贸易逆差不仅不公平,而且对自己国家的生产能力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根据2023 年联合国数据,美国制造业产出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份额为17.4%,已经远远低于200128.4%的峰值。

美国现在开始相信,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能力是其国家和经济安全的基石,而制造能力的下降显然已经给美国带来了许多严重的后果。例如,这影响了美国在很多行业的领先性:“在某些先进工业领域,如汽车、造船、制药、科技产品、机床以及基本和金属加工品,保持强大和有弹性的国内制造能力的需求尤为迫切,因为一旦竞争对手在这些领域获得足够的全球市场份额,美国的生产可能会永久削弱。”

制造业的下降还会带来很多其他的副作用,比如工作岗位的流失,而工作岗位流失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失业,还有很多的社会和文化副产品,比如家庭组建率的下降以及违禁药品滥用等社会问题。

美国政府还看到了制造业的另一项关键重要性,那就是它对于经济增长的强大拉动作用。“制造业仅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但它却占美国生产力增长的35%和出口的 60%。”而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制造业还是美国创新的主要引擎。

总之,减少逆差和重振美国制造业,是特朗普和这届美国政府推出对等关税政策的最大经济动机。与此同时,这也是整个关税政策中最为严肃的部分。正如中国在重新把消费放到更重要的位置,美国也开始意识到失去制造业的严重危害性,并似乎打算为此寻求经济结构再平衡。

除了经济逻辑,我们也要看到,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也不乏政治动机蓝领和保守派是特朗普及共和党的选民基础,同时也是美国制造业流失的主要受害者,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丧失使他们对全球化产生了莫名的痛恨,后发工业国家则成了“抢走”他们工作的罪人特朗普从第一次参选时就认识到,利用关税来煽动这些经济受害者的情绪,可谓争取政治支持和获得选票的绝佳策略。所以从第一次大选开始,就提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并且把关税变成了他兑现选举承诺的标志性工具。在政治竞选里,经济学逻辑并不重要,这些普通选民不会细究关税的机制,他们只是把关税理解为一种快意恩仇的载体,同样,对于以赢得选举为优先选项的特朗普而言,政治表演比经济细节更重要在竞选时承诺关税,在当选后落实关税,特朗普用这种方式赢得了言行一致的“美名”,同时也为他的支持者提供了足够的情绪价值。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关税政策的地缘政治逻辑我们在上一部分就已经提到,特朗普已经将经济主权、国家安全等概念捆绑到了自己的关税政策之中,这本身就说明关税政策已经变成了一种用于国家间竞争的工具。正如美国前任总统拜登喜欢实施“小院高墙”式的遏制策略,特朗普也有自己的偏好,那就是关税和贸易战。这两种政策的思维方式和执行方法完全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美国在全球政治及经济体系中的核心领导地位。

最后我们也要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关税尽管很多人嘲笑特朗普,但动用关税来保护自身经济不是特朗普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美国的一项传统。在美国建国之初,汉密尔顿就开始动用关税保护幼稚产业,美国内战的爆发更是与关税有着脱不开的关系。在建国的前150年中,关税对于美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特殊作用。毫不夸张地说,关税就是流淌在美国人血液中的一种东西,美国会周期性地拿出关税来当作一种防卫武器。从历史再到特朗普,我们只能说,关税政策是一种历史周期必然性和个人决策偶然性的不幸结合。

对等关税政策的影响及变化可能性

要评估此次关税政策的影响及其走向,我们需要设想几种可能出现的场景。

第一是我们假设特朗普真的说到做到,把关税进行到底。第二是我们假设特朗普会奉行“交易的艺术”,所谓关税大棒只是虚张声势,他会根据形势的变化而改变关税政策。第三是我假设一个中间状态,即特朗普会适当根据内外形势改变关税的税率和覆盖范围,但仍然会和他在第一任时以及后来的拜登一样,把相当一部分关税政策坚持推行下去。

第一种场景显然是最坏的情况。依照目前的设定关税税率,全球的现行贸易体系将受到极为严重的冲击,整个世界经济都会因此而遭遇严重挫折。这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决定的:额外的关税一定会增进贸易成本,影响贸易的效率,来自各个国家的关税报复行为则必然会让世界经济体系雪上加霜,甚至走向瓦解。

在这种场景下,美国的短期物价上升几乎是一项不可避免的结果,普通民众会进一步感受到通胀所带来的痛苦。经济增长肯定会受到冲击,贸易逆差则因为互相报复而不见得会有明显的缩小,金融市场可能有更加复杂的反应,但短期应该还是以利空为主——今年一季度美国股市近10%的跌幅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43日,美国股市更是出现了自疫情以来的最严重下跌),美元的汇率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而从长期看,制造业也未必会因为关税而回流。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发展需要具备很多的客观条件,影响其回流的成本因素也绝不只是关税一项,更何况,一旦经济因为关税战而下滑,则需求本身就会大幅下降,制造业自然也会因为受到冲击而更加萎缩。

关于高关税的害处,美国历史上是有血的教训的。1930年美国国会强行通过了共和党人提出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将美国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从38%推高至53%-60%提出这项法案的两位议员天真地认为,这项保护国内商业的政策肯定能够和此前一样促进国内生产,提供工人工资,但结果却恰恰相反,关税点燃了国家间的贸易保护战,不仅加重了美国于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也给全世界带去了沉重的灾难。所以,如果特朗普顽固不化,坚持要1930年的故事重演,那么整个世界就需要为此付出非常大的代价。这是谁都不想看到的。

相比之下,第二种状况则要好得多。特朗普固然对关税拥有执念,但如果关税导致的混乱开始上升,那么在选民和金主的压力下,特朗普未必不会改弦更张。我们刚才已经提到,高关税及各国的报复行为势必会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巨幅波动,这可能会影响富人的利益;与此同时,普通民众则可能更要承受高物价之苦。如果特朗普奉行的关税政策既不能取悦富人也不能取悦其基本盘,那么其背后的政治逻辑就不复存在了。在压力之下,特朗普可能会改变策略,而一旦改变策略,关税的预期冲击就会大幅减小,一切就有可能重新会到一个更正常的轨道。

如果特朗普没有坚定的意识形态,而是永远把短期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关税看作是一种见好就收的政治汇报演出,或者将其纯粹视为一种向其他国家敲竹杠的工具,那么无论是在实现预期效果之后还是碰壁之时,灵活的特朗普都可能会及时调转航向,从而避免悲剧的发生。

但从现实看,这第二种场景又似乎过于完美。特朗普确实曾是一位善于辨析风向的商人,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从其第一任的表现来看,他对于关税还是抱有非常大的信仰的。除此之外,政治现实也需要他必须有明显区别于其他政治家的特征,而或许对他来说,说到做到,哪怕是不计后果的说到做到,才是他这个商而优则仕者的最大闪光点。

所以从现实的角度来说,第三种场景的可能性或许更大。特朗普必然会运用其“交易艺术”,给自己赚足面子,赢得短期政治资本,但在某种程度上,他也不会轻易放弃他钟爱的关税大棒。因为放弃了关税,他也就不再是其支持者心中的特朗普了,他的所有光环都会消失。人设也必然彻底崩塌。这对于年近80,渴望寻求历史定位,甚至还想继续当总统的特朗普来说,是必然不能接受的。

在第三种场景下,全球现有的贸易体系会遭受到一定的冲击,但在各方力量的博弈之下,这种体系也未必会遭遇到全面的破坏,相反只是会做出一定的适应性调整。从现实主义的角度而言,第三种情况显然也是大家最希望看到的。

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无论是在哪一种场景下,让制造业回归美国的可能性都非常低。减少逆差或许有一定的实现空间,但让制造业回归美国是一项需要数十年才能实现的艰难工程,而且要实现这项工程的完工,美国必须有条件创造足够合理的政策,并且能够保持政策的长期连续性。这一点在目前看来是非常困难的。

如何应对

尽管对于关税政策走向有着多种不同的设想,但对于中国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国应当为主,既要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同时要争取避免全面对抗,既要坚持原则,同时也要保留灵活性。时间站在中国这一方,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在中美博弈中的优势只会越来越强。所以我们还是要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要坚定做维护自由贸易体系和促进全球化的一方,因为这对我们最为有利,对世界大多数国家有利。

从短期看,对特朗普咄咄逼人的进攻进行精准报复仍然非常有必要【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和特朗普打了这么多年交道,我方的经验明显增加了,应对也更加自信。起码从这几天的市场反应看,中国对特朗普的策略已经有了一定心理预期,并没有出现过分恐慌。

尽管如此,我们也仍然需要尽快找到应对短期冲击的办法,尤其是在目前国内的经济状况仍然较复杂的情况下,我们更需要瞅准时机,果断出台各种政策,以将关税对外贸以及金融市场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从中长期看,我们要加速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的贸易合作,推动对外贸易的多元化。西方不亮东方亮,北方不亮南方亮。我们一方面要尽可能维护好现有市场,但更重要的是开拓和培育新市场

我们也有必要借助外部冲击的契机,进一步优化我们自身的经济结构。外贸行业要更具竞争力,国内消费需要得到进一步地振兴,制造业的发展也绝对不能放松。特朗普此次的关税檄文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制造业衰败已经成为半个世纪以来美国最为懊悔和心痛的事情,而这也从侧面证实了我们对制造业的重视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绝对不能失去制造业。

除非遇到一个足以让其产生敬畏的力量,否则,奉行实力原则的美国也不会轻易改弦更张。所以,最终特朗普关税政策的走向和效果,取决于世界上几个最重要博弈者的力量对比以及策略主张。中国显然是关键博弈者之一,所以中国如何选择应对策略,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场关乎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对抗。让我们拭目以待。

综上所述,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再次反映出美国的焦虑,为了扭转不利的局面,这个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持续抬头。美国渴望以此为契机,减少逆差并重振自己的制造业,然而,虽然找到了病根,但特朗普仍然选错了药房——关税并不是根治美国病的神药,不会给美国带来解放,相反,如果服用过量,它可能变成一剂对美国和全世界都有害的毒药。中国显然面对着特朗普关税的冲击,但这次我们更加应对有方,而且鉴于坚定的态度和稳健的实力,中国很可能是改变特朗普关税走向的最大变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深度解读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解放美国还是祸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