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北青报记者在“海安堂”公墓的水溶祭祀区看到,居民将写满思念的水溶信笺轻轻放入水中,信笺随水流缓缓溶解,以零污染方式传递哀思。“海安堂”公墓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水溶纸由植物木浆制成,安全环保。居民卞女士向北青报记者表示:“公墓为我们免费提供了水溶信笺、祈福牌等用品,这种方式既避免了烧纸污染,又保留了书写寄语的仪式感。”此外,墓园还推出了“时空驿站”服务,市民可将祭祀用品投入信箱,后续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此举受到居民普遍欢迎。
在“自然生态葬区”内,4位逝者长眠于此,骨灰与茵茵草地融为一体,回归自然,其姓名镌刻于纪念墙,实现“入土为安、与自然共生”。瀛海镇相关负责人向北青报记者介绍,生态葬采取“不保留骨灰、不设墓碑”模式,通过姓名墙与线上追思服务满足家属祭祀需求,目前已有居民逐步接受这一绿色殡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