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先之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数据显示,2025年商业航空业即将为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画上句号——当前时期商业航空运输需求及其盈利水平已超越2019年3.8%,创下历史新高。随着旧篇章的落幕,行业新的机遇之窗正加速开启。
2025年,三大核心趋势将深刻影响商业航空领域:飞机制造头部垄断格局出现变化,新兴企业迎来入局契机;先进空中交通工具(AAV)即将广泛应用;维修、保养与大修(MRO)行业正式踏上工业AI转型之旅。
预测一:飞机制造双头垄断格局出现裂隙
最新数据显示,预计到2033年,飞机制造行业规模将达6416亿美元。然而,长期主宰市场的波音与空客双头垄断格局正因无法兑现自身预期(更遑论满足市场需求)而开始动摇。
市场龙头的多重挑战。行业领导者波音在2024年遭遇重大危机:一架737MAX9型客机起飞后大面积部件脱落,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因生产质量问题暂停该机型生产。这一事件促使众多航空公司转向空客,后者市场份额一度攀升至60.4%。然而,空客自身亦受制于供应链瓶颈——在A320系列客机制造中,发动机、航空结构件与客舱设备供应短缺导致产能无法匹配需求。
2023~2024年,乘客需求激增推动航空公司收入增长10.4%,机队扩张迫在眉睫。但在飞机制造商交付滞后的背景下,一个关键问题浮出水面:航空公司将采购何种机型。除庞巴迪研发的A220外,自2015年空客推出A350、2009年波音推出787以来,市场再无全新设计的机身平台。
从波音787大规模应用复合材料以来,现代喷气客机的底层设计并未发生实质性变革——两大巨头长期聚焦737MAX、777X等衍生型号研发,留下了足以让新机型穿越的“创新真空带”。
技术就绪,创新正当时。历史上,新企业常因波音与空客的收购或挤压难以立足。但如今,头部企业自顾不暇,需求远超产能的市场现状让新兴制造商顾虑减少,已有企业率先填补创新缺口,如:
Boom公司推出的超声速客机Overture,设计速度达现役客机2倍,可100%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已获得联合航空、日本航空、美国航空等130架预订单。
捷零公司推出的JetZeroZ5混合翼身飞机,在材料与结构创新的基础上,采用全氢动力设计,带来单舱布局可无缝适配现有机场跑道与登机口;
Natilus混合翼飞机:效率较传统机型提升50%;
Outbound Aerospace:借鉴SpaceX快速迭代模式,将3D打印技术融入混合翼机身制造。
Heart Aerospace:研发19座混合动力支线飞机ES-19,航程可达250英里,获联合航空风险投资(UAV)注资;
Destinus与Hermeus:分别瞄准2026年氢动力高超声速原型机试飞(Destinus)与“Halcyon”高超声速客机研发。
为把握机遇,新兴制造商需构建覆盖全流程的制造ERP系统,为原型开发、生产制造、试飞运营、维护工程、供应链及售后支持提供数字底座,确保项目从研发到交付及长期运维的全周期成功。
预测二:空中新成员即将登场
直升机即将迎来强劲竞争对手:2025年,先进空中交通(AAM)领域有望迎来首批空中出租车投入运营。
规章突破与产业机遇。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近期跨越关键障碍:FAA调整原规定(要求eVTOL飞行员需先取得商用飞行员执照),并自1940年代直升机规则以来,80年内首次为“动力升力飞行器”创设新类别,通过为期10年的特殊联邦航空条例(SFAR),明确美国境内eVTOL的飞行员资质、培训及运行要求。这一决策对行业至关重要——预计到2032年,全球商业航空业将面临8万名飞行员缺口,新规为产业扩张扫除关键人才障碍。
作为行业先行者及IFS客户,Joby Aviation成为直接受益者:通过考核的持证飞行员可执飞其电动空中出租车,助力该公司按计划于2025年实现商业化运营。
随着更多eVTOL制造商进入试飞阶段(预计2032年市场规模将以12.58%的复合增长率达382.4亿美元),企业需要专业软件系统管理试飞数据,为设计优化、制造改进及维护策略提供洞见。
预测三:超20%的MRO企业将拥抱AI
受疫情、供应链危机及新飞机短缺冲击,维修、保养与大修(MRO)行业近年举步维艰。随着航空旅行需求超越疫情前水平,航空公司因新机交付延迟被迫延长旧机使用周期,MRO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产能压力。
AI驱动的运维革新。尽管MRO行业此前在AI与数字工具应用上进展缓慢,但FAA 最新发布的AI指南为其指明方向。指南强调AI在维修中的核心价值:“AI系统可进行多维度综合分析,超越预设触发条件,尤其在允许系统持续学习的场景下。”
部分领先企业已展开试点:Jet Aviation引入AI无人机对飞机进行自动化视觉检测,精准识别缺陷并生成数字报告。
应对人力缺口的AI解决方案。Oliver Wyman报告指出,仅北美地区,到2027年MRO行业将面临4.3万名维修技师缺口。工业AI可通过多重路径缓解人才危机:
1.扩展现实(XR)赋能:虚拟现实(VR)培训让初级技师获得沉浸式实操体验;增强现实(AR)设备支持远程协作,实时连线资深技师获取故障解决方案。
2.维护计划优化:AI调度引擎可最大化维修效率,优化单次维护任务排程及资源分配,减少非生产时间。
3.移动化智能工具:配备AI的移动设备集成技术文档,快速定位维修方案,将技师从耗时的资料检索中解放,专注于实操。
4.知识传承与错误规避:AIcopilots通过故障诊断引导初级技师,自动匹配解决方案或推荐IATA分类,加速经验积累并降低人为失误。
行业起飞前的最后准备
2025年,商业航空业正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飞机制造巨头的震荡为新势力创造蓝海,eVTOL即将突破监管壁垒,MRO行业加速AI赋能。
技术、软件与数字工具已准备就绪,唯有快速行动的企业才能在2025年抢占先机,并为长远发展奠定稳固根基。当机舱行李架关闭、安全带扣紧,商业航空的下一次腾飞,正始于对技术趋势的精准把握与果断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