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在“鲲龙”生产线上 与困难“硬碰硬”

梁沅

  在AG600“鲲龙”的总装生产线上,牟红宇每日都在两个角色间来回切换。他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通飞华南装配中心的航电电气工艺师,负责电源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以及全机线束测试工作;同时,他还担任31站位(调试站位)的站位工程师。在研制阶段,他主动承担起调试站位的计划编制、现场问题解决、调试优化等工作。

  自15年前参加工作起,牟红宇便深耕航电工艺领域。航电系统涉及全机线束、综合航电、全机供电等环节,协调细节繁多,数据量大,对理论知识要求颇高。在持续的探索与实践中,他一步一个脚印,积累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2019年,牟红宇还多了站位工程师这一身份。这要求他不仅要精通飞机调试逻辑,了解全通电系统的前置条件、通电需求及风险,以便制定科学合理的调试计划,还对他的统筹协调能力提出了考验。调试工作环环相扣,前置条件不满足,必然影响后续试验进度。为尽快解决调试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如何高效协调资源、让现场人员默契配合,成了他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牟红宇用“认准目标,死磕到底”形容自己的工作风格。他敢于直面挑战性任务,凭借化解难题的坚定决心,攻克一道道难关。在取证任务期间,AG600飞机在外场需开展大量贯改工作,整改期限极度紧张,与时间赛跑成了牟红宇工作的常态。

  2024年8月,供应商存在线束绝缘测试漏做的问题,需立即整改。牟红宇争分夺秒制定供应商整改方案,积极与局方沟通,梳理整改数据、贯改状态和调试项目等内容。在他的组织下,现场同事一周内对飞机“几乎拆完重装了一遍”,顺利如期完成整改任务。11月底,1003架机转场至阎良处理线束捆扎问题。现场没有可供休息的场所,在凛冽寒风中,牟红宇和同事们连续工作40多个小时,成功解决问题。

  牟红宇初到通飞华南时,厂房里仅有孤零零的一架飞机。十几个年头过去,AG600飞机总装生产线热闹了许多,他笑称自己已成为公司的“老人”。未来,他将继续与型号发展同频共振,在一次次挑战中实现自我超越与蜕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在“鲲龙”生产线上 与困难“硬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