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小白也能用的NAS应该是这样才对

来源:槽边往事

今天的标题里出现了「NAS」三个字,估计能吓跑一半的用户。不管了,反正是周五,人的心思都不在身上带着。

我不想解释什么是 NAS,相反的,我想说一下我的需求:智能手机推出许多年了,我的手机相册越来越大,我的APP 也越来越多,而且每一个 App 里的资料同样也越来越多。每次更换新手机,转移手机资料就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即便不需要经常转移,这种照片、视频、文件的日积月累也是不可持续的。肯定有那么一天,我不得不去购买云储存服务,或者购买最大储存量的手机。

现在还有个临时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些照片、视频拷贝在电脑或者移动硬盘上,释放出手机储存空间来。不过这还是治标不治本,一段时间之后还是会空间不足,而且,并不方便我查阅历史照片,比如说临时需要朋友的一张黑照丑照,我总不能随时带着硬盘,随时带着电脑去查询吧?

所以,我的现实需求是:

1、一个大容量储存空间,可以方便地储存和备份我的手机、电脑资料。

2、我不需要随时带着它,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访问,在外面也能查找上面的资料。

3、有多种储存、备份和读取方式,支持有线、WiFi、蓝牙等等方式传输。

4、千万不要很麻烦,上手就能用,不需要专门学习如何操作。

你看,如果我不想直接使用「NAS」这个单词,那么我就必须像现在这样写那么多文字---所有这一切需求都指向了一种硬件产品,它的名字就是: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

我有过 NAS,不单有过,还买过送过给朋友,而且是我用下来觉得最简单的一款。送到的时候朋友很高兴,但是现在它应该在他家某个房间的角落里落灰---即便是号称最友善最简单最适合小白用户的 NAS,对于小白而言还是太复杂,太麻烦了。我反复想过这个问题,结论是目前市面上的这些 NAS 都是针对工程师或者极客用户的,根本就没有想过需要从民用消费级产品上重新进行设计。

这大概就是知识的诅咒吧?生产和消费 NAS 的这些人,大多能够熟练地摆弄硬件,搭建多系统,恨不得把一台 NAS 玩出微型电脑的效果来,榨干其中任何一点硬件价值。他们对 NAS 那一套玩法如此熟悉,以至于不知道如何照顾和满足小白用户的需求。就像是辅导一个小学生做数学题,上来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很简单,你求个积分就好」。这种话,听得人胸闷心慌脑积水。

最近,我在国外著名众筹网站 kickstarter 看到了一个正在进行的 NAS 项目,叫做「口袋云(PocketCloud)」,让我眼前一亮,觉得这个路数可能才是对的:

https://www.kickstarter.com/projects/stationpc/pocketcloud

我不是让大家去参加这个众筹项目,而是说这个项目可能才是民用级NAS 应该有的样子:

它就长这样,一个移动储存器,再加一个底座,没了。整体大小我估计有张 A5 纸那么大,宽度不超过 20 厘米,很小巧。上面的移动储存器里面有电池,还有一条 SSD 固态硬盘。出门的时候可以随身带着,就像带着一个充电宝或者是移动硬盘,你可以随时把资料备份或者储存在上面。

回到家以后,把移动储存器插到底座上,底座内部带有另外一条 SSD,可以自动备份移动储存器里的资料。两根 SSD 最高支持到 16T 数据存储量,但并不需要每条都满配为 8T,用户可以自行配置,丰俭由人。

带着移动存储器出门时,可以用 SD 卡或者 USB 盘直接储存数据资料:

回到家之后,插上底座二合一,又可以用 WiFi 无线传输备份资料。没有WiFi 的话,还可以把它当作是热点进行连接,然后同样进行无线传输。但我不清楚这是必须有底座的情况,还是移动存储器靠自己的电池供电也能做到的事情。如果是,那么在外面的时候应该有三种方法存储备份数据。

最后,如果是在家里,那个底座还可以直接接网线进行数据传输:

我很喜欢这个产品的设计思路:不需要让小白用户去学习和认知什么是 NAS,而是利用他们都有的生活经验,说是给他们一块带底座带电池的移动硬盘,这样理解和接受起来就很平滑。

而最巧妙的一点,也是我个人最欣赏的一点,则是备份数据的异步方式。传统的 NAS 把硬盘全放在一个盒子里,盒子放在家里,出门的时候要读取资料,就通过网络连回自己家里的 NAS,从上面读,这样的话,手机、电脑上的资料和 NAS 上的资料是可以做到实时同步的。

但是口袋云(PocketCloud)就做得很巧妙,移动存储器上的资料和底座上的资料并不是随时都能同步,必须回家之后插上才能完成备份和同步。巧妙之处在于,虽然不能实时同步,但是移动储存器和手机一样是随着人走,那么人的身边就总有最新的一份储存,可以随时用,并不需要调取家里底座上的资料。无需网络远程访问自己家的内网,那么速度更快,而且也更安全。这样的 NAS 可能算不上是「私有云」,不能随时随地私家云上存储读取,但这重要吗?

现在这款口袋云还没有实际生产出来,但是我猜测按照团队目前的介绍,用起来体验应该和一块移动硬盘差别不大,没有多少学习成本,最多就是安装个 App,剩下的部分应该都是在小白用户无感之中自动完成。

这个产品方案可能最大的问题是价格。一套不包含 SSD 固态硬盘的裸机,报价428 美金,众筹价289 美金,这就是两三千人民币了。然后一条 1T 的 SSD 是六七百,2T 要过千,8T 一条现在的价格要 7000 多。也就是说,满配要人民币两万。这个价格如果是买群晖,可以配到 8 块 8TB 的硬盘。

为了便携和移动而使用 SSD 固态硬盘,价格就立即上去了,而且还存在散热和损毁的潜在问题。不过,私人家用大概也不需要 16T 的满配。只是说即便是选用 2T+8T 的方案,大概率还是要过一万,机器本身再便宜也多大用,贵的是 SSD。

不过,这个产品思路还是很有启发:2 合一的 NAS,一块移动使用,一块居家使用,两者合一同步数据,这是一个很巧妙的想法。工程师和极客肯定不够用,也没有太多可以玩的地方,反正他们有专业 NAS 可以去折腾。而对于小白用户来说,这样的解决方案可能更为合理,也更为简单。

重点在于厂商有这样的思路,创造出这样的产品,而不是继续专业人士的思路来做民用级产品。如果大厂也能那么考虑一下,也许愿意用 NAS 的人会更多一些。最后,我查了一下口袋云的团队,发现都是中国人,来自广东佛山,伟大的电子城。团队的名字叫做「Firefly」,萤火。嗯,《最后的生还者》......

题图标题:《橙》

创作者:和菜头的小肉手

AI算法提供:Midjourney V6.1

Prompt:half glasses cup of orange drops --sref 51715529 --ar 3:4 --p--v 6.1

《侘寂风

南派,这张《飞行的鲸鱼》送给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小白也能用的NAS应该是这样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