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地评线】荔枝网评:清明祭英烈,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特约评论员/丁半文

鲜花献英烈,浩气壮山河。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各地广泛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活动,人们在致敬英雄中传承红色基因,在重温历史中感悟英烈精神,在抚今追昔中坚定前行意志,深入营造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的浓厚氛围。

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从2008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这一传统节日不仅成为踏青扫墓、祭奠先人的重要节气,也成为缅怀先烈事迹、传承英烈精神的重要纽带。在北京,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祭扫活动,引导市民群众和广大青少年在缅怀先烈中感恩祖国;在江苏,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 丰碑励童心”网上凭吊革命先烈活动,引导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各地干部群众或前往烈士纪念场所瞻仰、献花,或通过云祭扫等方式遥寄哀思,表达对英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慎终追远,祭拜英烈、缅怀英烈,是为了更好铭记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全面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永远的精神丰碑。据不完全统计,自革命战争年代以来,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其中登记在册的烈士196万,更多的是无名烈士。万千忠骨,万千热血,他们以灼热的信仰信念、炽烈的家国情怀,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就是这么书写的:为有牺牲多壮志!他们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载史册。”一国之魂,是核心价值体系;一己之魂,是理想信念。站在先烈墓前、纪念碑下,许多人常常想到这样的问题:那么多烈士正值花样年华,为什么甘于抛头颅、洒热血?是什么样的力量引领着他们、支撑着他们?清明祭英烈,正是为了点燃人们心中的精神火炬,照亮全社会的爱国情怀与英雄精神,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奋进是最深的告慰。周恩来同志常说:“想到那些死难的烈士,我们没有权利不努力工作,没有权利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打开革命史,重温艰辛历程,先烈们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热爱人民的崇高情怀,在历史的天空中标定了价值坐标、指示了人生航向。今天,把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推向前进,必然会遇到艰难险阻、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挑战。唯有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才能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慎终追远怀初心,思时之敬话清明。辜鸿铭先生在《中国人的精神》中谈到,真正的中国人,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人之思,过着心灵生活的人。正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以山为灵,以木为魂,以石为碑,在缅怀中唤醒记忆,在表达中传递真情,红色基因就能在跨越时空的追思与告慰中薪火相传、赓续不辍。今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先烈为标杆,我们更加深感筑牢信仰之急迫、深知使命担当之艰巨。我们要在缅怀中叩问初心使命,在传承中坚定理想信念,让英烈事迹代代相传,让英烈精神生生不息,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汇聚起坚不可摧的前进力量,推动中国号巨轮驶向开阔水域、扬帆万里航程。(丁半文)

【责任编辑:陈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地评线】荔枝网评:清明祭英烈,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