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小布丁·早安丨地名里的重庆:清明时节,探寻山城红色地名

清明

这是一个慎终追远

缅怀先烈的时节

在重庆这片浸润着革命热血的土地上

一个个红色地名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

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

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每天了解一个重庆地名

今天

让我们沿着这些红色足迹

追溯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缅怀革命先烈

渣滓洞

信仰铸就的不屈丰碑

渣滓洞资料图。来源:红岩联线

渣滓洞和白公馆

这两个名字犹如两座沉重的历史坐标

铭刻着革命先烈们

在黑暗中不屈抗争的英勇事迹

渣滓洞资料图。来源:红岩联线

渣滓洞原来是人工开采的小煤窑

因出产的煤质量不好

渣多煤少而得名

渣滓洞三面环山

一面临沟

地势十分险峻而且非常隐蔽

1939年军统强占煤窑改建监狱

1943年成为“中美合作所”看守所

1947年"六一"大逮捕后关押进步人士

最多时囚禁300余人

江竹筠等革命者在此受尽酷刑仍坚守信仰

1949年"11·27"大屠杀中207人遇难

如今,煤窑遗址与曾经的刑讯室还在

见证着从生死场到精神丰碑的巨变

白公馆

见证了黎明前的抗争

白公馆资料图。来源:红岩联线

离渣滓洞不远的白公馆

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

因白驹自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后代

便附庸风雅用诗人的别号“香山居士”

为自己的别墅取名为“香山别墅”

而附近的老百姓称它为“白公馆”

白公馆地处歌乐山山腰

地形险要而隐蔽

1939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

到歌乐山下选址

看中白公馆后,将其强行买下

改为军统本部的看守所

从此大门终年关闭

只留了一扇侧门供人进出

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

白公馆曾一度改为美军的第三招待所

供美军居住

后来又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改为监狱

来源:红岩联线

在此关押的人员都是军统特务认为级别较高

案情重大的政治犯

如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

中共川西军委委员车耀先

原国民党东北五十三军

副军长黄显声将军等

1988年,白公馆被国务院定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为了向社会和群众

进行革命历史传统教育的基地

烈士墓

缅怀先烈,铭记历史

歌乐山烈士陵园资料图。来源:红岩联线

烈士墓原为“中美合作所”特警班大礼堂

重庆解放前夕

国民党特务在溃逃时将其炸毁

重庆解放后

人民政府将前后殉难的三百多烈士遗骸

合葬于原废墟上

1955年修建了烈士墓园和烈士纪念碑

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这里

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大型群雕《浩气长存》落成

取代了原来的烈士纪念碑

歌乐山烈士陵园资料图。来源:红岩联线

每一年清明节

歌乐山烈士陵园都会举行祭扫活动

共同缅怀革命先烈

周公馆

曾家岩50号的故事

周公馆资料图。图源: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曾家岩50号“周公馆”

坐落在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的东端尽头

过去是重庆地方人士赵少龙的私人住宅

1939年初,南方局来到重庆

考虑到办事处住房紧张

而曾家岩地处市区靠近国民政府

会客访友和与各界人士接触都很方便

十分有利于开展工作

邓颖超遂以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的名义

租下了曾家岩50号的主楼和三楼的全部

以及二楼东边的三间房屋

对外称作“周公馆”

因此得名

周公馆资料图。图源: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这里实际上是

中共中央南方局部分机构所在地

中共代表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

林彪、王若飞等人在渝期间也常住于此

这里曾是

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

在城内最重要的活动据点

是我们党在国统区重庆最中心的战斗堡垒

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哨阵地

桂园

重庆谈判纪念地

桂园资料图。图源: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桂园是一个独立的小院,大门临街

院内有两棵碗口粗细的桂花树

每到开花时节,满院芳香馥郁

据闻桂园因此而得名

1945年8月

国共和谈期间

张治中将桂园让给毛泽东使用

毛泽东与周恩来白天常来这里办公和会客

著名的《双十协定》

就是在桂园客厅签署的

桂园资料图。图源: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此间,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此

与蒋介石两度会面

周恩来、王若飞多次与国民党谈判代表

在此商谈

桂园,不仅见证了毛泽东的胆识与担当

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为和平民主建国

所作的艰苦努力

同时,也因见证了重庆谈判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而名扬海内外

重庆解放后

桂园被完好地保存下来

200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这里已成为

重庆市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红岩村

红岩精神从峥嵘岁月中走来

嘉陵江南岸的红岩村

有幢灰色老建筑

曾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

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驻地

周恩来、董必武等在此开展统一战线工作

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时也居住于此

并抄录《沁园春·雪》赠柳亚子

此地原是饶国模的大有农场

她出身大足书香世家

家人投身革命

自身心怀救国志

1939年,原办事处因日机大轰炸被毁

在重庆刚成立不久的

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

决定在市郊另觅新址

通过比较

饶国模在红岩嘴的刘家花园

便进入了大家的视线

得知八路军办事处希望在大有农场

修建办公场所

得到了饶国模的大力支持

虽然和八路军办事处签订了租赁合同

但是此后八年间

饶国模从来没有按合同收过房租

此外,还送粮、建幼儿园

与办事处人员亲如一家

重庆解放后召开第一次庆祝大会

邓小平便拉着胸佩大红花的饶国模

在台上介绍说:

“这就是红岩村革命的妈妈。”

为纪念那一段红色岁月

今天的红岩村大有农场原址的入口位置

建有红岩革命纪念馆

纪念馆内涵盖诸多旧址

承载着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

在渝的斗争记忆

孕育出红岩精神

这些红色地名

是重庆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

也是中国革命历史的生动见证

清明节之际

让我们在探寻红色地名的故事中

缅怀革命先烈们

传承红色基因

山河无恙

英魂永驻

岁月静好

不忘铮铮铁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小布丁·早安丨地名里的重庆:清明时节,探寻山城红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