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4月4日讯(记者 郭子硕)4月3日,被提名为浙商银行行长的陈海强亮相浙商银行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按照公告,董事会还将按照法定程序完成行长的聘任工作。当前,陈海强对外公示的身份为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陈海强在业绩说明会上详细解答了浙商银行2024年净息差管控策略。陈海强指出:“在当前低利率、低息差、高风险的背景下,我们推动经营从资产驱动向负债驱动转变。我们开展负债结构优化专项行动,扩大低成本存款规模,全面压降负债成本。”
陈海强进一步指出,要推动资产结构从“高风险、高收益”向“低风险、均收益”转变。一方面做好存量房地产等业务结构调整,另一方面也在相对较高的收益资产中寻找低风险资产,加大向“五篇大文章”,“小额、分散 ”的资产倾斜力度,合理把握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年报显示,2024年,浙商银行吸收存款利息支出较上年下降1.90%至389.24亿元。同期,存款平均付息率2.10%,较上年下降14个基点。同期,人民币同业负债付息率同比下降19个基点。
今年的息差降幅将会明显低于2024年
2024年浙商银行净息差为1.71%,较上年下降了30个bp,略微高于市场均值。
对此,浙商银行行长助理侯波在会上解释,除了行业共性原因外,还有一点是浙商银行主动将资产定位调向“低风险、均收益”。在大零售板块,浙商银行主动压降了高定价的互联网合作平台贷款,增加了风险比较低的按揭贷款的配比。在大公司板块,新增贷款降低房地产、经营性物业收益相对较高、风险也相对偏高的资产配比,加大了制造业、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占比。
展望2025年,侯波表示,今年的息差降幅将会明显低于2024年。他表示,浙商银行将推进弱敏感资产夯基工程,做大“低风险、均收益”资产,同时盘活部分存量资产,填平收益洼地,削平成本高地,以平衡好风险和收益,也使得资产端收益率下行控制在可控的幅度内。
“我们现在3.3万亿的资产中,还有很多空间可以挖掘。”侯波举例,2024年四季度起,浙商银行实施外币资产和负债专项治理,通过负债的边际成本确定资产的价格策略,通过外币资产规模来确定负债的规模策略。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外币资产、负债的净息差较去年的三季度末提升了近60个bp。
“继续坚定风险出清
2024年,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38%,较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78.67%,较上年末下降3.93个百分点。 谈及风险化解和资产质量的问题,行长助理、首席风险官潘华枫表示,浙商银行2024年在风险工作有三个方面特点。
第一个是风险处置的力度较大。2024年全年处置的不良资产,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比上一年多了35%。“2024年新计提减值准备绝对额比上一年多提了21个亿,比上年增加了将近8%,占营收比例超过了41%,力度非常大。”
第二个特点是风控策略更加稳健。潘华枫表示,面对去年复杂和特殊的形势,浙商银行确立了更加审慎的风险收益均衡的策略,进一步加强授信的全流程的管理,持续深化重点风险领域化解。比如,在房地产方面,前瞻性地实行大幅主动地压退。
第三个特点是产业投研能力提升。潘华枫表示,围绕国家的重点产业和深耕浙江领域,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
展望未来,潘华枫表示:“还是要继续坚定风险出清的决心,在加快处置存量风险的同时,严控形成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