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经济大镇劲吹文明新风

陈梦浩 摄

钱佳翼 摄

□ 杨丽媛 徐瑞雅

春暖花开之时,张家港凤凰镇凤凰湖生态公园格外迷人。湖区西侧,高达18米的“凤凰主体雕塑”,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是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象征着镇域经济的发展腾飞。这也是一只涅槃重生的凤凰,象征着凤凰人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特质。

精神富有,干事创业才更有劲头。凤凰镇是苏州经济大镇,首要任务就是拼经济。凤凰镇一直以来的实践证明,除了抓项目、谋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也会“生成”经济效益,“添彩”百姓生活。

在高手如林的张家港,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凤凰镇也有自己的拿手好戏,那就是用好流传千年的河阳文化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持之以恒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

事实再次证明,正因“玩转”这些宝贵资源,凤凰镇的精神文明建设既有成效,又有特色,不仅为经济大镇厚植文明底色,还把港城“南大门”装点得更加美丽。

城乡处处好风景

摊开凤凰镇地图,好看的,好玩的,一一摆在眼前。特别是以凤恬路为中轴,沿线由东至西,分布着恬庄古街、肖家巷特色田园乡村、凤凰山和凤凰湖、河阳山歌馆、万亩桃园等,串珠成链,形成了一条特色风光带。“来凤凰,游客不做攻略,逛完这条线,也就掌握了精华。”凤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燕说。

读图不如到现场。来到肖家巷,蜜桃小院茶咖香气馥郁,即便不是周末,也有年轻人过来喝咖啡,旅游团过来歇歇脚。拿着咖啡走一走,周边可逛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在河阳花海赏花,在柒月小筑看展,在彩虹步道看落日,在吴歌人家吃农家乐。如果碰到当地人,村民可能还会邀请游客,来斫竹大舞台看演出。

其实,十年前的肖家巷,只是个普普通通的自然村。十年后,肖家巷之变,成为检验凤凰镇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一扇窗口。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漫漫长路上,凤凰镇不遗余力改善城乡面貌,因为这既关乎镇域形象,又关系百姓生活。

这几年,凤凰镇累计投入7亿元,建成凤凰镇人民医院、便民服务中心、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等重点民生设施,完成4家农贸市场的标准化升级改造,新建11个“口袋公园”,新增1000多个停车位。居民生活越来越便捷,村庄的“颜值”也越来越高。肖家巷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全镇还诞生10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苏州市特色康居示范区和105个康居乡村。

来到湖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字排开的4间白墙棕窗小屋惹人注目。其中一间,正是钱瑞华的爱心理发屋。“到这里理发,70岁以上免费,超过80岁,我就上门服务。”小屋所在地,原是一排停车位,但利用率不高。靠着运行多年的社企共建公益项目,湖滨社区将其打造成为民服务载体,原本在走廊里理发的钱瑞华,也有了冬暖夏凉的新场所。

梧桐生矣,凤凰鸣矣。家乡变得更好,一帮有想法、有热情的凤凰人又回来了。恬庄古街上,金湘回来了,带着她的“秋岚谷”咖啡项目;广袤田野间,叶刚拉着老友一起种植“血糯黑米”水稻;崇德山下,郑宇锋也回来了,置办了“享攀山野”户外攀岩场所。正如金湘所言,凤凰有安置梦想的舞台,回家何乐而不为?

文化活动挑花眼

凤凰镇的前身是河阳古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春秋到元末明清,这里都归属吴郡,当时称为河阳。历经沧桑,源远流长的河阳文化,始终滋养着凤凰这片沃土,也给凤凰人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存。

历史上,凤凰镇出过4位状元、1位榜眼、36位进士,被誉为“进士之乡”。现如今,凤凰镇是国家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拥有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河阳山歌和河阳宝卷为国家级非遗。

文化富有,精神文明建设自然如虎添翼。凤凰镇抓住“河阳文化”这个最大的IP,从去年底开始,每月开出不同主题的“河阳好市”文明实践集中服务日活动。今年3月5日举办的“河阳好市”上,磨刀师傅周坤元的摊位排起长队,来晚了,真有可能排不上。几场活动办下来,老百姓参与得很起劲,有人甚至次次现身。

对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凤凰镇则在保护的基础上活化利用。比如,对“国保单位”、恬庄家风代表之一的杨氏宅第进行修缮利用,打造了张家港家风教育基地。自2022年启用以来,基地累计接待群众1600批近45000人次。其所在的恬庄古街旅游景区,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理论街区。

类似的,还有河阳山歌馆。在馆内走一走,不仅可以领略国家级非遗的独特魅力,还可以借助互动装置,体验先民的生活,以及能听吴歌(河阳山歌)江苏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尹丽芬唱一曲原汁原味的河阳山歌。

打造阵地,是为了用好阵地。春暖花开,凤凰山状元路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徒步路线之一。以牌匾为起点,沿着施耐庵文化步道拾级而上,途中既有美丽风光,又有状元文化、茶韵文化、禅修文化等精神食粮。到了山顶,还能在凤凰状元读书台上,与苏州第一位状元陆器的雕像合个影。

丰富的文化资源,多元的载体阵地,成为凤凰镇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臂膀。“书香美凤凰”晒书节、非遗文化季等活动,每年惠及群众超过20万人次;“河阳非遗公开课”进学校、进社区,每年惠及少年儿童1万余名;连续4年开办农民画培训班,200多名农民“放下锄头,拿起画笔”……上了农民画培训班的吕玉萍感慨:出了家门,文化活动简直挑花眼。

志愿服务抢着干

当你在凤凰镇赶一场文明市集,或者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参加一次文化活动,抑或围观“贝贝杯”足球赛开幕、“小铁人”三项赛竞逐,一定会注意到一群身穿马甲的志愿者。他们年龄不一,职业不同,却都拥有一颗为民服务的热心。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健全的志愿服务体系,离不开志愿者的助力。目前,凤凰镇有志愿服务团队84支、注册志愿者近6000人。自2021年以来,全镇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超1700次,志愿服务时长达10万小时。

凤凰镇有着庞大的志愿者数量,还有着强大的志愿者阵容。全镇获评“中国好人”“江苏好人”“苏州时代新人”“张家港身边好人”称号的有百余人,还有陈利芳、庞云芬、邹培良等先进模范,以及“保叔”“蔡叔”等一批凤凰人熟知的志愿者。如果你问“保叔”,6000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是怎么做到的?张根保会说,拼的就是手速,点慢了,志愿服务就抢不到了。

对凤凰镇而言,这些道德模范、文明标杆,就是最生动的素材。讲好他们的故事,凤凰镇成立“凤享爱”身边好人故事分享团,将“道德模范故事汇”活动办得有声有色;连续3年举办“好人画·话好人”巡展活动,用中国画、油画、水墨画等形式,还原他们的善行善举。不仅如此,凤凰镇还用河阳山歌创排《嫂娘》《永远的拐杖》等文艺作品,于各地展演,场场叫座又叫好。

榜样的力量不容小觑,改革的引领同样奏效。凤凰镇推行《志愿者积分礼遇办法》,村(社区)把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文明行为、志愿服务等结合起来,出台“文明积分”激励制度,纳入村民日常管理,试行《双塘村肖家巷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制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安庆村星级文明户积分制管理办法》。百姓只要“身体力行”,就能获得文明积分,用以兑换小家电、日用品、文创产品、农产品等。

当越来越多的群众被感染,凤凰镇推进社会治理也有了更多帮手。凤凰镇上线“文明天气图”,鼓励群众随手拍下不文明现象,上传至“文明天气图”平台,容易解决的,由志愿者处理,不容易解决的,则以工单形式派给责任单位,进而流转到相关条线部门处理。截至目前,平台已处理2300多个问题,整改率达99.7%。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经济大镇劲吹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