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遇“湿气重”“春困”应该怎么办?

  本报讯(记者 叶祯)南方地区春季潮湿多雨,居民普遍反映“湿气重”“春困”。这两个症状是否有联系?是否属于疾病?中医有哪些因地制宜的祛湿调理方法?有什么提神醒脑的方法有助于消除“春困”?4月3日,在广西“时令、时事与健康”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上,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张庆红就此接受记者采访。

  张庆红表示,中医理论中,“湿气重”与“春困”密切相关。若“湿气重”“春困”表现轻微(如短暂肢体乏力、精神倦怠),多为适应季节变化的生理状态,不算疾病;若症状严重(如持续头晕、食欲不振、舌苔厚腻、脉濡缓等),属于中医疾病范畴,需辨证调理。

  中医因地制宜的祛湿调理方法不少,从饮食上讲,通过选用赤小豆、薏苡仁、芡实等煮水或熬粥,健脾利湿;湿热明显者,可搭配冬瓜、苦瓜清热祛湿。南方地区常用土茯苓、绵茵陈煲汤(如土茯苓煲排骨汤),针对湿热体质祛湿。

  张庆红还介绍了4种解除“春困”的提神醒脑方法。首先是穴位按摩,可按揉百会(提神醒脑)、足三里(健脾益气)、太阳穴(缓解头部困重),每穴1至2分钟,每日2至3次。此外,适度的运动也可以提神醒脑,市民可选择八段锦、太极拳、壮医三气养生操等舒缓运动,助阳气升发,驱散湿困;晨间散步亦能促进气血运行,改善精神状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遇“湿气重”“春困”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