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直击浙商银行2024年业绩会:回应经营战略、净息差走势、资产质量等话题

本报记者杨洁

自提出“智慧经营”理念后,过去一年,浙商银行如何保持战略定力,交出高质量发展答卷,备受市场关注。

该行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76.50亿元,较2023年增长6.19%;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优化,总资产站稳3.3万亿元新台阶,存款付息率下降14个BP;不良贷款率连续三年下降,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等指标逐步提升,分红比例保持30%以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

4月3日下午,浙商银行召开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针对经营战略、净息差走势、非息收入、资产质量等关键问题,一一作出回应。浙商银行管理层直言,内外部挑战依然存在,“只有保持战略定力才能带来稳健的发展动力,只有坚持善本利他才能赢得资本利得,只有坚持长期主义才能成功穿越周期,将推动经营策略向负债驱动转变,推动资产结构向低风险均收益转变。”

智慧经营全面提质

行稳致远成为发展主线

发布会上,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对近年经营理念全面回顾:“(我们)将‘智慧经营’作为提升特色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的专业专注的行业竞争力的‘经营法宝’,努力实现从服务一家企业到服务整个产业生态转变、从抵押担保为主的当铺金融向以算力为主的场景金融转变、从传统关系营销向数字获客转变、对公为主垒大户向普惠导向的小额分散转变。”

据了解,“智慧经营”理念是浙商银行从长期主义出发,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不断夯实资产负债结构,并在经营上做三方面的调整:经营策略从“资产端发力”调整为“负债端发力”,资产结构从“高风险高收益”调整为“低风险均收益”,并从追求“单项收益”调整为“追求场景化的综合收益”,从而让资产负债营收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智慧是生命的灯塔,智慧经营是银行行稳致远的指南针。浙商银行再也不一味追求规模情结,再也不走‘垒大户’的老路,再也不关注‘挣快钱’,这些都是浙商银行追求长期价值的选择和方向。”会上,浙商银行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陈海强对智慧经营理念进行进一步阐述。

截至目前,智慧经营战略成效凸显。下一步,浙商银行将有何部署?陆建强表示,该行已于去年全面启动“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协同改革,以数字化重塑客户服务体系、构建敏捷反应的组织架构,逐步打破内部条线壁垒,推动“智慧经营”战略深化落地。

数字投研助营收增长

净息差降幅或将收窄

近年来,在息差承压背景下,增厚非息收入、改善营收结构成为银行业发力重点。

2024年,浙商银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224.93亿元,在营收中的占比提升至33.25%。抓住行业机会,其他非息收入增长较快,成为应对低利率市场环境的一大优势。

“一家银行想‘杀出重围’,一定要靠竞争力吃饭,背后需要强大的投研能力支撑。”陈海强表示。近年来,浙商银行以数字化投研为抓手,全面启动“中收扩大”工程,打造立体式研究生态和全天候研究服务矩阵,增强营收的可持续性。

对于净息差收窄周期性挑战,浙商银行管理层向记者表示,净息差下行是行业共性和业务转型主动调整后的综合结果。2025年预计净息差仍处于下行通道,但降幅将明显降低。

展望2025年,面对净息差下行、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等挑战,浙商银行将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和强化投研力度,争取保持优良的营收表现。从具体行动上,资产端夯实弱敏感资产夯基工程,做大“低风险均收益”资产;负债端做好负债结构优化工程,压降高成本负债,做大低成本存款。同时强化投研攻坚,积极提升非息收入。

不良压降成果显著

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2024年,浙商银行实现资产质量稳中向好的同时,应对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强。

会上,管理层将此归因于风险处置力度较大、风控策略更加稳健、产业投研能力提升三大因素。2024年,浙商银行保持“化风险”力度,通过各类方式大力处置不良资产。同时,新设产业研究院,加强政策前瞻引领能力,坚持“小额、分散”的授信原则,进一步夯实资产质量。

针对市场关注的房地产等领域风险,该行管理层表示,近年来通过加大风险处置力度,前瞻性压降成果突出。其中,截至2024年末,该行房地产不良贷款率为1.55%,较年初下降0.93个百分点。

据悉,今年浙商银行将聚焦产业投研、风险处置、专业评审、数字风控四个“提升深化”,保持资产质量继续稳中向好态势。一方面,以数字化风控和区域差异化研究,加强授信全流程管理,严控新增领域风险发生;另一方面,多措并举加快出清存量风险,推进智慧清收增加效益。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直击浙商银行2024年业绩会:回应经营战略、净息差走势、资产质量等话题